昭和十八年(1943年)日本皇军在峇都巴辖华人集居的地区进行户口调查,并沿户强迫缴纳『奉纳金』 |
我不晓得大部分出席《灯佑苏丹街》的民众抱着哪种态度面对这些古迹。
是否是怀旧心理?还是物以稀为贵,就像熊猫那样,因此我们要积极保护?仰或是以学术角度看待这些古迹呢?
蔡思洁在《青蛙君的秘密任务》一文中提到村上春树在《神的孩子都在跳舞》中的一段引言:
广播新闻:美军有不少人战死,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方面也有115人阵亡。
女:「无名的人真可怕啊」
男:「你说甚么?」
女:「光说游击队死了115人是甚么都搞不清楚的。根本不知道具体每个人的情况——有没有妻子儿女,喜欢戏剧还是更喜欢电影,全都一无所知。只知道死了115人。」
如果我们成功保留了115座旧建筑,可是建筑本身的历史未被发掘,它就仅是115做旧建筑,仅此而已。
是的,对待历史古迹的态度也是如此,我们在面对这些古迹时,面对的是一段段活生生的历史。如果这些由砖块和木材堆砌成的建筑背后没有能够令后人省思的故事,它就仅是一堆砖块和木材。
1952年紧急状态期间,英属马来亚政府向柔佛华裔发出的通知,限定居民需十日内搬迁到集中营中,违令者住家财物将被焚毁 |
7 条评论:
若成功把古迹留下来,又要如何处理?值得大家想想。
李練兄,古蹟保留下來了,就叫保育。
古迹保留下来之后的修补工作,必需长期进行。然后官方应带头用某些古迹进行文艺等活动,让古迹和周边社区保持活力,这些都是基本该做的。
新加坡更绝,所有战前的旧楼(类似苏丹街)经过翻新,附近盖个公园或商场,联结地铁/巴士站,那旧区马上成为高价租赁‘市场,政府又可以赚一笔~!当然,旧楼的’新‘外貌是否合适,就见仁见智了。。。
大众对于古迹的醒觉还不够,很多人也只是纸上谈兵,讲的人多,做的人少!苏丹街当务之急是先保存下来,才有条件来进行保育的工作!
fyi , 325 sudah bocor, backed-fired !
大人,大家都去备战了吗???
虾呼呼,呜呼累屎。。。
成立自由媒体2.0来延续,背后我是发现许多马来西亚博客逐渐少人写了!他们需要一个有核心,可以辅助增长与参与讨论的空间。在马来西亚fb组群可以容纳数万人之多,如果逐步发展开放,加上善用原本worldpress或blogspot的功能可以交互与交替下产生,更大的影响空间。加上原本针对主流媒体评论进行直接的产生冲击!这是我在facebook摸索最初产生的想法,但是缺点就是更新与旧贴管理。
在fookbook成立自由媒体2.0,希望原本的旧会员可以协助与回来。
最初阶段,希望大家能“回家”,继续与延续原本的精神!
自由媒体2.0
http://www.facebook.com/groups/thefreemedia2.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