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9日星期一

东方文荟:英属马来亚是否是殖民地?

史学教授既然敢说马来亚并非英殖民地,自也有其自圆其说的理据,只是,这些理据能否令人信服,则是另一回事。至少,马哈迪便认为,即便在技术层面上言,马来亚不是英国的殖民地,可实际上英国人却是殖民过这片土地。

孙和声

最近,由于回教党署理主席莫哈末沙布,在讲座中把在1950年袭击麻坡武吉哈逢(Bukit Kepong)警局的马共份子称为反殖民英雄,而引起了独立前的马来亚,是否是殖民地的争议。

按现阶段大马人的常识,独立前的马来亚应是英殖民地;不然,何以我们需要向英国人争取独立?当时领袖更要乘好几个星期的船,跑到老远的英国去谈到独立的条件。只是,却有担任国家教授理事会(MPN)社会文化历史小组组长的再纳克林教授语出惊人地说,马来亚从来就不是英国的殖民地!

他认为,顶多只能说「海峡殖民地」(三州府,Straits Settlement),即新加坡、马六甲、槟城这三州,因是受英国人直接统治(Direct Rule),且出生于这三州府的人可成为英国国民,故可称为殖民地;可是半岛其他九邦却不是,或至少在法律上并非被征服的殖民地。

史学教授既然敢说马来亚并非英殖民地,自也有其自圆其说的理据,只是,这些理据能否令人信服,则是另一回事。至少,马哈迪便认为,即便在技术层面上言,马来亚不是英国的殖民地,可实际上英国人却是殖民过这片土地。

说起来,这个问题,既是学术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因为,这涉及了历史诠释权与政治正当性的争夺战。联盟(Alliance)与后来的国阵(BN)一向以来,便以争取独立的英雄自居,从而强化了其执政地位,若这独立英雄的形象被削弱,难免或多或少会损及其形象与地位,甚而令人置疑迄今为止的官方历史诠释。

至于当年的马来亚是否英国殖民地,历史书一般是把当年的马来亚称为英属马来亚(British Malaya),而英人在不同州属的干政程度,也不尽相同。

卖力剿共维护经济利益

大体上言,干政程度最高的「海峡殖民地」是直接统治;在被统称为「马来属邦」(五州府,Unfederated Malay States)的五个各自为政的土邦,即玻璃市、吉打、吉兰丹、登嘉楼与柔佛是间接统治(IndirectRule);而在组成单一政体「马来联邦」(四州府,Federated Malay States,FMS)的霹雳、雪兰莪、森美兰与彭亨,则是名为间接统治,实为直接统治,故全都可称为英殖民地。此点,也可从英人设计的驻扎官(Resident,或译参政司)制度中反映出来。

本来,按伦敦殖民部的本旨,马来联邦的驻扎官应只当马来统治者的顾问(Advisors)而已,只是,当时三州府的总督(Governor)却把驻扎官的职能,提升到实际的行政官的层次,不仅要马来统治者依从其意见(除马来习俗与回教事务外),也直接参与税收与一般行政事务。

半岛中部四邦在1896年形成马来联邦后,总驻扎官(Resident General)瑞天咸(Sir Frank Swettenham)还成了一位颇独断独行的行政官,以至于四邦苏丹均深感无权。这也使得没加入联邦的另外五邦,即玻璃市、吉打、吉兰丹、登嘉楼与柔佛不愿加入马来联邦,因为他们不想「当家不当权」。

二战后,英国也意图把马来半岛统一起来,以便强化全面性的中央集权(新加坡被排除在外,成为「直辖殖民地」(Crown Colony));虽然这个称为马来亚同盟(Malayan Union)的计划,仅能勉强推行了两年(1946~1948),却也强化了马来亚的统一性与中央集权制。易言之,各州苏丹的权力也变得非常有限。

从二战后到1957年独立前,或至少直到1955年大选前,英国人可说是大马公共政策的主导人;与马共对抗的主力也是英军,而不是本土军队,且战斗主要发生在独立前,而非独立后。英国人如此卖力剿共,自也与其在本土的经济利益,如矿场、胶园有关。

来源:东方日报
题目:英属马来亚是否是殖民地?
作者:孙和声
日期:2011.09.19

1 条评论:

安德森 说...

大愚若智的歷史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