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东方日报
作者 ∶黄业华
发表日期∶2008年11月18日
评论人迦玛鲁汀在《东方文荟》撰写《族群语言文化之争方兴未艾》,认为「国民还在族群问题上唇枪舌剑,勾心斗角,纠扯不清」的主因是族群源流教育,政府不公平行政偏差是辅因。其立论点是,国民只有在共同的语言媒介和学习环境下才能塑造集体身份认同,受教于不同语文源流学校将导致思维习惯、价值取向、社会和生活空间的差异。
迦玛鲁丁的观点,无独有偶,和巫统的官方论述及许多接受英文教育的华人思维,惊人的相似。此团结论是否能够成立,且让我们检验大马多元语文教育的实况。
以我自己为例,念过华小,进入国民中学,然后在本地大学升学。我得到的结论和迦玛鲁丁完全不同。分裂族群的是国民教育制度,而非华文教育制度。
华小生一进入国中,就会知道一些「光怪陆离」但是很快就会习惯之事。在国中班级还以成绩划分的时候,成绩最好的几班一定有保留固打给马来同学和印度同学,即使成绩比第二、三班的华人学生差,他们还是能稳居第一班。大我几届的学长,华文班都被逼安排在正课外的时间学习。
我就读的时候,该国中以华人居多,多年后一位马来校长掌校,华文学会、佛学会和基督教学会时时被校长为难。我相信以其它族裔居多的国中,类似种族和宗教的干涉将更严重。
大学族群关系两极化
就读中六时,一些本来在班上的马来朋友突然不见了,他们都到大学预科班(Matriculation),以不同的学制进入本地大学。
进入大学后,不少朋友对我表达他们的不忿,说马来同学以欠佳的成绩入学,使他们心理不平衡,考不进本地大学的华裔生以同样的理由感到不平。大学校方禁止成立华文学会。当时的印裔文化协会还是通过国大党施压才得以成立。
这个不平等的观念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不断累积和扩大,一直到非马来人进入大学,对校园内和社会上的种种歧视政策有更深的体会。所以,大学内的族群关系能不两极化吗?我国的国民教育制度被种族和宗教意识破坏殆尽,那是族群分裂之始。
至此已经非常明显,导致族群分裂的不是多元语文教育,而是存在于教育中的种族不平等和宗教霸权的元素。无论是马来文教育、华文教育还是淡米尔文教育,只要教育实践中存在这些不平现象,族群分裂在所难免,和语文完全没有关系。
为什么国民教育充斥这些分裂族群的元素?答案很简单,当政者根本不希望各族群团结一致,分而治之、制造族群对立以继续统治,并谋求上层统治精英的私利。
巫统要时常指责多元语文教育破坏国民团结,这其实是政治上需要的「精神分裂」,一边在教育机构和社会领域散播种族化思想,一边却宣称其他族群的文化机构破坏国民团结。族群关系在种族意识的操纵下逐渐恶化及日趋紧张,一些人因此认同巫统的官方论述,把多元语言教育当成代罪羔羊。
目前有至少六万名非华人就读于华小,也有近一成华人就读于国小。为什么唯有单一的国民教育才能达致多元族群的和谐共处?为什么不能换个角度思考。每个人都有选择文化认同的权利,送孩子去接受哪种语文教育,以后选择在任何一种文化社会内安身立命,是他们的自由。为什么要为了一个虚假的国民团结之名,弄得我们的社会如此单元?
单元语言政策的打压
如果没有误读,迦玛鲁丁把国民教育比喻为电脑操作系统,他把国民教育制度比喻为电脑的操作系统,各个族群的语文学习则是汉语、日语、韩语等界面。这个比喻很好,如果电脑操作系统的功能不因为语言界面的改变而改变,切换语言自然不会让不同界面使用者误会。这个「电脑操作系统的功能」可以和「教育纲要」做个对照,只要教育纲要和教育目标一致,在不同语文学校以不同语文教学,同理也不会导致误会和分裂。
迦玛鲁丁文中提到,华社拥抱华文教育是「背负沉重的文化与族群包袱」,「大马华裔的心情却始终抑郁不快(和其他是实行教育同化的国家相比)」。我觉得这个理解并不准确。背负文化和族群包袱,是因为国民教育无法实现公平和多元的理念。华裔抑郁不快,是因为始终被视为二等公民;满腔悲情,是因为被单元语言政策打压了半世纪,华教运动对政府的不信任形成了「围城心态」。不快乐是因为政策不公,而非文化和族群包袱。
独立前马来亚的华小约有1300间,淡小也有数百间,这些都是在英殖民时期,没有政府学校的情况下,民间一砖一瓦建立起来的。独立后,联盟政府承认华淡小,但是《拉萨报告书》却说明政府将逐步取消华淡小,最终剩下单一媒介语的国民学校。其时,马来亚社会才经历了公民权、华文列为官方语文和制宪的争论,英殖民地政府倾向于和能够维护其利益的马来苏丹和皇族领导的巫统合作,华人社会对这些偏颇的决定正感到戚戚无奈。最终目标论一出,即刻引起华人社会的极大反弹,他们担心政治权利被削弱之后,族群的语言文化也将被连根拔起,因此兴起了一波又一波的华教运动。
假设联盟政府没有制定最终目标的政策,让华小和独中维持现状,让下一代人去解决这个历史问题,华教运动会澎湃汹涌,持久不衰吗?假设国小能够落实平等和尊重多元文化,华人和印度人家长会抗拒送孩子去国小吗?
历史没有假设,这只不过说明政策不公往往直接引发社会运动,也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抉择。华小和淡小是分裂族群的元凶,这观点站不住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