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华虽然在巫统算是个新人,但他挑战苏海米的理由是因为他所领导的巫青团不止失去方向,也失去了力量,巫青团不再是党内之党或以往那个施压组织。
我是不同意让再益去竞选公正党的署理主席的,我反对的理由是因为我觉得他不应该放下身段去搞肮脏的政治,如果他去竞选的话,那些事情就会发生的,现在也证明了我真说得没错。
而许多人却认为再益不应该去接受挑战是因为他的党龄还浅,还未能去证明他的才能和忠诚,更还没洗脱可能是奸细的嫌疑,会导致党的分裂什么的,诸如此类。
我虽然不同意他去竞选但我却不认同那些理由。
在1968年,安华当时是个学生活跃分子,是『第三势力』的领袖,若你要这么说的话。在1971年成立了回教青年运动后,这个组织就成了马来西亚里影响力很大的第三势力。安华在回青运的平台上走遍全国,在回教党所主办的政治游行与演说上发言,虽然在那时他不是个回教党成员。
很多人都觉得在将来的一天,安华将会接手成为回教党的主席,而这也是今已逝的回教党主席法兹诺(Fadzil Noor)(他是在1982年当我们在沙地阿拉伯的麦加见面时,私下这么告诉我的)所认为的。
但是在同一年,也就是1982年,安华令大家都跌了眼镜,转而加入了巫统(马哈迪也承认了是要阻止他加入回教党),我们都非常惊震,而当我们提起这件事时,法兹诺更是无言地在摇头向我『倾诉』。
这并非我今天的发表所要表达的事情。我想说的是,当安华在1982年加入巫统的时候,他就在同一年挑战苏海米卡玛鲁丁(Suhaimi Kamaruddin),要当巫青团的老大。
从反对党到巫统,然后坐上巫青团的团长位子,全在一年的时间之内。现在,你一定要记得,巫青团团长的位子,在当时算是巫统内的第二把交椅,这位置的影响力比署理主席还要大。在那时,巫青团是党内之党。对巫统来说,是个施加压力的组织。比起反对党,巫统还更顾忌他们自己的青年团。
安华虽然在巫统算是个新人,但他挑战苏海米的理由是因为他所领导的巫青团不止失去方向,也失去了力量,巫青团不再是党内之党或以往那个施压组织。所以苏海米必须离开,而安华就要接手巫青团,恢复巫青团的昔日威风。
许多人都埋怨安华的党龄尚浅,他应该至少当了五年的党员后,才出来竞选党职,或出战大选(他在1982的大选出来竞选并胜了峇东埔(Permatang Pauh)席位,过后就被委任为内阁部长)。
安华的父亲接着宣布安华其实已经有五年的党龄了,他说他早在安华为回教党助选的时候,就暗地里为安华报名成为巫统党员,有的人就说这不是真的,不过安华就因此符合了拥有五年党龄才能竞选党职的规矩。
不管怎样,最终安华都能够出来参加竞选。不过当时在巫青团内没有什么人想支持他,就因为他的反对党背景,党龄也浅,也未能去证明他的才能和忠诚,更还没洗脱可能是奸细的嫌疑,会导致党的分裂什么的(跟今天他们批评再益的话是一模一样的)。
所以安华就需要在党外寻找支持了。而当时的国家档案局登嘉楼局长再诺阿都拉曼(Zainol Abdul Rahman)(也是回青运成员兼安达基金(Yayasan Anda)前讲师)就要求我出来为安华助选。
不过我们都是『党外人士』(就像安华在上个星期所说的那样),我们都不是巫统党员,实际上我们都是回教党的中坚分子(虽然都没有党员卡)。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为安华助选,让他成功胜出,当上巫青团团长。当接下来的一届时苏海米挑战安华,我们还是为他助选。然后在接着下一届的时候,当赛哈密(Syed Hamid Albar)挑战安华的无情领导位置时,我们还是在为他助选。
我们一共为安华助选了连连三届,而这三届内他都胜了,虽然我们大多数都不是巫统党员的『党外人士』。
有关安华党龄尚浅,未能去证明他的才能和忠诚,更还没洗脱可能是奸细的嫌疑,会导致党的分裂什么的,在当时都没有成为课题。即使安华是否真的成为党员共五年之久的课题更加没有人提起。
大家在意的是苏海米无德无能,因此就必须退位让贤。
所以我根本不会相信那些什么再益不应该出来竞选党内第二把交椅的署理主席的理由。尽管我是同意他不应该出来竞选,不过是另一个理由。若这些理由都够好的话,那么安华当时也不应该去竞选巫统内第二重要的位置——巫青团团长。
(当然,今天的巫青团就不像在70和80年代的巫青团了,当时的巫统之狮赛嘉化(Syed Jaafar Albar)和513名人哈伦(Harun Idris)是坐这个位子的人。)
不!我们不能够在某些规矩对我们不利的时候就权宜行事。然后别忘了,安华,当时就是我们这些『党外人士』帮你在巫统内飞黄腾达的。若只是巫统党员的话,早就把你踢出局,就因为你安华党龄尚浅,未能去证明你的才能和忠诚,更还没洗脱可能是奸细的嫌疑,会导致党的分裂什么的,诸如此类。
×××××××××××××××××
西西留註:维基百科资料未翻译。
出处∶今日大马
原题∶NO HOLDS BARRED:About it being too early
作者∶拉惹柏特拉
日期∶14-11-2010
翻译∶ECS
校对:西西留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