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6日星期六

彭亨远古采金史

[pg_027.jpg]出处  ∶回首劳勿话当年
作者  ∶陈泉发
发表日期∶14-07-2007





劳勿新石器时代的遗物

  
1964年,考古学家敦南(F.L.Dunn)曾经在靠近劳勿的瓜吉樵(Gua Kecil)发现属於新石器时代(Zaman Batu Akhir)的许多用石块,陶土、青铜和古铁制造的原始用具,于1966年,靠近立卑河附近的德生(Tersang一在劳勿县内)他又发现了一些奇形怪状的铁制器皿。

  除了瓜吉樵,早期的双溪兰和双溪吉流,据说也曾出现穴居人或石器时代的原始人,而这种说法是否真的有迹可手?在1972年,一名在上述地区耕种的友人熊德坤,便曾把他所发现的石斧及石锤等物,向作者展示。当时,作者不大相信有这种可能,因此,只拍照『存档』吧了。后来,根据1917年的文物记载,英国考古学家曾在马来半岛各地,进行一项挖掘工作,其中石器时代的遗物,以彭亨西北部的劳勿县最多。

[02-1.jpg]
50年代许多古物在双溪兰的乌鲁加里(Ulu Gali)山洞被发现
[02-2.jpg]
熊德坤在双溪兰所发现石器时代的石斧和石锤

  此外,双溪兰闻人黄世康曾向作者表示:双溪兰的乌鲁加里(Ulu Gali)山洞,在50年代被发现埋有许多古物,故熊君的发现印证了上述说法的真实性。

  1972年7月,在报界前辈已故谭锦波的引导下,作者前往各都马林(Batu Malim)及吝都达南(Batu Talam)的数位马来人住家,有机会参观了一些古瓷器及青铜器皿。据说,当地马来人曾在瓜拉孟浪河(Kuala Menang River)发现一艘中国船骸沉没在河底,而这些古物和青铜器皿,便是从沉船中捞起的。可惜的是,当地的居民仍不知所捞获的都是价值不菲的宝物,竟把部分的器皿拿来装水和盛饲料以喂鸡只。

  记载乌鲁彭亨采金的文献是非常的少,其中以巴尼(W.D.Barnes)所提供的资料可略供参考。

  大约在公元1600年葡萄牙籍著名作家哥汀荷(Manuel Godinho de Eredia)所写的《黄金半岛》(Aurea Chersonesa)报告中曾提及:当时的交通还不发达,其当地的居民大多数是依赖河流往来,所以沉船的事件是大有可能发生的。翻开地图,不难发现峇都马林的士曼丹河(Semantan River)先连接瓜拉孟浪河(Kuala Medang River),再流向立卑的日黎河(Jelai River)以汇合彭亨河,最后才流入南中国海。当时的劳勿和立卑居民,便是利用这些内陆河,作为日常往来和运输的用途。即使到了今天,这些河流还为当地居民提供诸多便利。由此可知,彭亨远古采金活动,很早便以河流作为交通通道而得以蓬勃地发展。

  彭(Pon)——古代彭亨的名称,是马来半岛位居仅次于马六甲的第二重要王国。它位于马来半岛的东部,北纬线3度,加上它是马来半岛出产最多及最纯正黄金的地方,故有许多商人经常利用这些河流在此往来经商。巴尼也假设古时的欧洲商人,如:阿历山大(Alexandra)及葛兰凯罗(Grand Cairo)等,便是经常到这里作黄金买卖的。当时的彭(Pon),可以说是一个遍地黄金的地方。

  巴尼也提及:那些蕴藏在岖崎险峻的山道和怪石削利如刀的石块中的黄金,也被商人拿到马六甲去售卖。他甚至提及彭的首长,有一次从阿地雅(Adea)(即现今的兴楼——Endou)带了一块非常美丽,长约二肘半(约四尺)蕴含丰富金沙的石块赠送给当时在马六甲的葡萄牙首长约亚欧(oao de Silva)。他对彭所赠送的矿石深感兴趣,乃吩咐随从砌开该石,发现里面含有一块长约一码的金脉,此消息随即在马六甲传开。此事发生于1586年。这证明古时的彭亨早巳进行开采及盛产黄金。

  在另一本由哥汀荷所写的书——《马六甲》,他也记载古时的乌鲁彭亨,已与东、西彭有联系了。哥汀荷也画了一幅地图,显示出船只能够从施丁河(Serting River)到达伯拉河(Bera River)。因此,人们可以船只通过这两条河流,来往半岛的东、西海岸经商。

  提及远古的彭亨黄金活动的,尚有阿历山大哈米顿上校(Captain Alexander Hamilton)。他在1727年所写的《东印度最新报告》(A New Account of the East lndies)一书中,有一段这样的记载:他曾在彭亨河看过大量的金块,每一块重约5至6安士,而当地的马来人轻易的潜入水深约18尺的河流中,去捞取金块或淘取金沙,其丰富的藏金量可想而知。在1897年,彭亨更有出口26,420安士的黄金至其他国家的骄人记录。

  在1830年1月20日出版的《新加坡史记》(Singapore Chronicle)也曾记载当时的彭亨是黄金主要的出口国。它也详尽的记载了从邻国入口至新加坡的黄金排行榜:彭亨是排名第一位,共7427.3安士;第二是山巴斯(Sambas),共2613.9安士;第三是潘地雅妮(Pontiani),共1097.2安士。此书也记载彭亨州的黄金素质比其他的国家高。(注:山巴斯及潘地雅妮是在印尼的加里曼丹,目前尚进行黄金开采)

  密契尔(H.M. Becher)在1893年的《地质学会季刊》内所刊载的《彭亨蕴藏的金块》一文中指出,有大量的黄金蕴藏在彭亨的花岗岩中。有关作者也曾提到在吉礁(Kechau)的金矿发展,但却没有提及在劳勿的岩层状况及黄金开采活动。

  《新加坡自由报》(Singapore Free Press)在1884年刊载由亨利爵士少校所写的《与H.E.首长旅游半岛》一丈中,曾提及他与费沙(L.J.Fraser)会面时,讨论了劳勿的金矿业及打算在海拔4,000尺高的福隆港山上开采锡业。他也发现当地的锡米经提炼后,其纯度超过70%,矿场地点是位于急(Gap)的山上。所以,彭亨州在十八、十九世纪因盛产黄金而闻名于世,继而代之的才是采锡业。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