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1日星期一

【东方日报】马华党争,为了什麽?

马华1974年过後的多次党争,到底是为了国家政策、华社权益、政治理念、国阵路线,还是为名为利为官为了私怨情仇?人民心中自有一把尺去衡量。

马华1958年第一次党争,以林苍佑、朱运兴为首的少壮派为了华文教育和民主制衡,欲与巫统平起平坐而展开政治斗争。

1973年第二次党争则是以杨寿贤、林敬益为首的改革派为了重振马华声威,提高华人政治认识而展开广招党员重组马华的政治教育和觉醒运动。

虽然改革都功败垂成,他们也相续离开马华,但是他们怀着政治理想和抱负进出马华,我对他们的政治勇气表示尊敬。

马华两次改革失败的关键,在於巫统直接干预或间接介入。从此马华被巫统完整收编,巫统在联盟和国阵的「大家长」身份基本定调,形成国阵里面巫统一党独大,其他成员党都是从属关系的政治格局。

由於一路来缺少替代选择,这种政治格局一直主导着我国的「民主政治」。而「巫统政策也就是国家政策」,这种政治意识在很多人心中都挥之不去。可见马华首二次政治改革的成败对马华本身和我国政治格局之深远影响。

往後几十年,马华政党功能逐渐弱化,缺乏本身立场与主张,只好强化社团服务性质,在倾斜式的浮动平衡中分享官职和资源,来沿袭其政治生命。

1974年过後,马华经历六次党争风暴,即1979年李三春丶曾永森的「盟主之争」,1984年梁维泮、陈群川的「龙虎斗」,1990年林良实与李金狮的「三打三不打」,2000年林良实、林亚礼的「双林会战」,2001年马青大会的「全武行」,以及今天的翁蔡的「光碟风云」,平均每五年便「内战」一次,难怪被称「内斗内行」。

我们也注意到,这些纷争都离不开巫统大家长的身份。马华1974年过後的多次党争,到底是为了国家政策、华社权益、政治理念、国阵路线,还是为名为利为官为了私怨情仇?人民心中自有一把尺去衡量。

虽然光碟春光无限,蔡细历仍然在马华党选中突围中选署理总会长,即使在欧美开放国家,也无此先例。对马华来说,蔡有此强大「民意基础」,实在是一个奇特现象。

至於翁老总,是否疏於运筹帷幄,踏进策略上的误区而遭致「十面埋伏」?他能否带给马华一股清流?唯有他自己和马华本身才能解答。

经历308政治海啸的冲击,大马政治版块正在移动,两线制雏形显现。马华这次党争,选民是否如昔包容她,或者其命运如民政党一样,被边缘化在政治主流之外,让我们拭目以待。

胡万铎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