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0月27日星期一

逐鹿问鼎∶巫统已被惰性制度所废

出处∶Malaysia Today
原题∶The Corridors Of Power∶UMNO Crippled By Institutional Inertia
作者  ∶Bakri Musa
发表日期∶27-10-08
翻译  ∶西西留

尽管很多人抱着期望和兴奋的心情,尤其是它的党员们,即将来临的巫统党选将不会带来党的改革。到时将会有一些新脸孔,除此之外,一成不变。这个政党目前被组织性结构的惰性所束缚,它没有能力自省,或是做出激烈的改革,以顺应外在变迁中的环境。

所有的组织都有一定程度的惯性,这就是为何他们能够保持稳定性和持续性的主要因素。惯性法则,也成为牛顿的动力学第一定律(动者恒动,静者恒静)。这种奇妙的现象不止是出现在物理世界,它同时也应用在社会系统中。

道理是很明显的,那些在现有状态下获得好处的一群将激烈的抗拒任何的改变。在改变中的任何承诺总归是承诺,这些不过是个可能性,直到改变成功的带来了实质的成功。无论改革是否会成功,目前已经可以感觉到其中的损害。

另外,在现有制度下获益的一群虽然只是少数,显而易见的,维持目前的状况对他们自己的利益是息息相关的。虽然他们只是少数的一群,可是他们会动用群众来抗拒任何的改革。目前,那些间接受益的一群,虽然他们的人数更多,甚至代表着多数人,可是他们却感到迷惘。他们还在未被说服他们会在改革中获得好处,即使他们能够被说服,他们也需要看到改革的可行性。要不然的话,他们将不会把他们的赌注(个人或其他利益)都投入,以带动所需的改革。

就像在不对称动力学(asymmetric dynamics)理论中那样,体制中的所有力量的平衡将会保持不变,直到最后阶段时,系统将会(或是在威胁下)瓦解,到了那个时候,每个人都是输家。

这是个周期性困境(perennial dilemma),这种困境感染着公共政策的规划。

对巫统党员来说,他们不觉得巫统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如果不是在不久的将来的话,它或许将会在下一届全国大选中自食其果。它在上届大选中兵败如山倒,可是它的党员和领袖们还未对这次失败的等级做出检讨,因为除了州选区的大量流失外,他们在联邦政府中还维持着简单大多数议席。

对巫统而言,上届大选不过是一个脱离常规的情况,而不是败北的前兆,更不是未来瓦解的启示,因此,他们不觉得有急迫感。

「重建品牌」而不是「重新打造」

在上次的巫统最高理事会会议中,作为党的行政和政策制定的机构,领袖们群起而出的高喊为党「重建品牌」。这里可以这样假设,他们认为组织本身并没有错,他们觉得他们唯一的错误就是无法理解选民的想法。因此,他们一致同意的并非是对组织进行改革,而是执行对外的公关策略。

党的青年团和女青团膀臂花费了数以百万计的金钱设立网络兵团,以及亲巫统的网站反应了他们的思维。当这些动作都不成功时,党的执行人员不会去重新检讨他们先前所做的假设,反之,他们会认为他们由始至终都没有错,他们把矛头指向人民,他们恐吓和禁止那些他们认为对巫统有威胁的个人、组织、刊物和网站,以便达到中和或是消灭他们的目的。《今日大马》主编拉惹柏特拉目前在《内安法令》下被扣押就是这个恶毒的计谋中的其中之一。

他们不断寻找代罪羔羊,把党在大选中的溃败都怪罪到某些人或是任何人身上,现在他们也开始转而向党内人士开刀。我感到惊讶的是,他们如此快速的把失败的责任都退到党领袖阿都拉巴达维身上,尽管这名领袖在上届大选成绩揭晓后还依然声称他「胜利」了。甚至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在他说出这样的话后,党内的每个人都支持他的说辞,除了少数一些勇敢的异议分子,比方说东姑拉沙里。

毫无疑问的,阿都拉是个不称职、无能及贪得无厌的领袖。他早期的「廉洁先生」的雅号现在成为了一个冷笑话。虽然铲除阿都拉是必要的,可是这也对巫统面对问题于事无补。

这个政党需要找出最关键的课题,为何一名明显毫无能力的人竟然可以坐上领导层的最顶端?可是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是无法看到这个弱点。

巫统在采纳改革方案的最大的结构性障碍就是无法吸引人才。这是因为三个主因:

一、
党内的权力过于集中,最糟糕的是党职和政府中的职权互相重叠。州领袖也就是区部领袖、最高理事会成员以及党内多个膀翼的头目,再加上,他们也许在内阁或是高级政府官员中担任一些职位。如此密集的权力不止是令到党中滋生贪污舞弊的现象,同时也祸及政府,最重要的是,这将会压制有领导潜能的新生代的培养。

※ex officio member 当然委员,依职权而自然获得的职位或权力

拆除这个制度,限制领袖只能允许担任不超过一个职位,这样的措施可以即刻打开众多领导的管道,同时也让有能力的新人得以表现。一名领袖不能身兼区部领袖、膀臂主席、最高理事会成员,除非是在「当然委员」(ex-officio)的情况下所获得的职位。党领袖(除了主席除外)也不应该被委任为部长。党国相通不会使这些领袖变得更有效率。这也在最低程度下为党内提供了基本的抗衡作用。除此之外,要改变他们根深蒂固的「青年团团长即是教育部长」的想法是很难得,你无法对两者同时做出决策。

二、
第二个重点就是目前的选举制度严重倾向于执政党。巫统领导层龟行的步伐可以和前苏联中央政治局(Politburo)做对比。在1987年的时候,马哈迪和东姑拉沙里短兵交战后,推出了提名壁垒,这个制度主要是为了减少党支部的派系政治,可是长期所要付出的代价却是巨大的。就连马哈迪现在也在呼吁废除这个制度!

如果美国的民主党存有巫统的这种提名系统的话,巴拉克欧巴马(Barack Obama)将无法冒出成为总统候选人。

三、
巫统的第三个缺点就是没有吸纳人才进入高层。它的领袖都需要由最底层开始往上爬,结果是,他们变得非常的孤立,同时在「集体思维」中容易被动摇,当他们挣扎到高层时已经是老态龙钟,思想也已经僵化。许多年轻和受过高等教育的潜在候选人都忙着在基层发展他们的党政事业。结果,这些加入巫统的人士都是在利用巫统来加速自己的事业发展。他们在利用党来达到自己的利益,而不是为了党的利益。巫统无法吸引专业人士的青睐,因为这些专业人士自己也在忙着摩拳擦掌,以显示自己的能力。

党提供了主席特权,直接「空运」一些高调的候选人进入最高理事会,主席一人可在全数四十人中委任高达十人作为理事会成员。早期敦拉萨聪明的行驶了这个规定,历届主席中却无人能够自保。

看下作为下一代巫统的领袖的现今巫青团和巫女青团膀臂,还是有一丝的乐观的。他们之中很多都很机灵和有才干,在开始阶段,他们都保有很大的理想主义。他们扬言要改变巫统,可是在入党后,他们并没有改变党,反而被党改变了。这些年轻领袖反而变得更加的沙文主义,他们已经无望的深陷泥潭。他们是当今制度下的宠儿,这实际上保证了巫统总归不会成长。

其中需要关注的一点就是,至少巫青团成员没有随波逐流。这些青年显示出他们的智慧,他们推举出至少三个候选人领导他们的膀翼,他们还未被屈从于他们前辈所灌输的错误想法。至少这些年轻党员依旧相信竞争的重要性。无论如何,给他们一些时间证明这一切吧!

由上至下的金钱政治和贪污,无休止的派系斗争,各种不同派系的军阀控制着组织的每个部分,这种情况下自我纠正和反省的能力是没有可能的。

目前巫统的领导层不急于改变这个游戏规则,因为他们很明显的受益于当今的系统。此外,他们的思维已经僵死。巫统并没有错,错的是「他们」,那些党外人士们。最终,预期击毁巫统的那股冲力将不可能减弱。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