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7日星期五

【亚洲周刊】探索大马左翼华文文学史

大马评论人谢诗坚撰写《中国革命文学影响下的马华左翼文学》,深入探讨中国革命如何冲击马华左翼文学,梳理马华左翼文学的历史,并肯定左翼文学的历史地位。

林友顺

马来西亚是台海两岸三地之外华人人口最大,并且是新加坡之外海外华人人口比率最高的国家,与其他海外华人一样,马国华人社会深受中国国内政局的变化而波动,而反映华人社会精神面貌的文学也不例外,随中国革命浪潮的起舞。马华文学是海外华文文学发展较好、根基较厚实的桉例,许多人对马华文学深感兴趣,也对它进行各方面的研究,不过,针对马华左翼文学的研究,则还未见到。

曾经参与新马左翼学生运动的时评人谢诗坚最近根据本身的学术论文出版了《中国革命文学影响下的马华左翼文学,1926 年—1976年》,深入探讨中国革命如何冲击马华左翼文学,梳理马华左翼文学的历史,「清晰而深刻地揭示了马华左翼文学由兴而衰的原因」,肯定左翼文学的历史地位。

此书共分五章四百四十一页,划分五个阶段磘述中国革命文学与马华左翼文学的关係,即一九二六年至一九三六年革命时期,中国革命文学与马华新兴文学;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五年抗日时期,中国抗日文学与马华统战文学;一九四六年至一九五七年国共战争与马来亚独立时期,中国建国文学与马华文艺独特性;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五年中国大搞经济建设时期,中国「两结合」文学与马华爱国主义文学;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六年文革时期,中国文革文学与马华革命文学。

从五个阶段中人们看到了马华左翼文学如何从早期的「移植文学」从属关係,尝试摆脱中国革命文学的主导,走出侨民文学的思路,发展成具南洋特色的本土文学。儘管如此,马华左翼文学仍然是以毛泽东文艺理论为主导方针,也因此躲不开文革的冲击,最终因「思想偏激,偏离了马新社会的现实,并违背了文学的规律」,导致左翼文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退出文坛,「结束了长达五十年的文学主流地位」,最终由在台湾留学而在文学创作上取得成就、力主现代主义文学者取而代之。

谢诗坚表示,他做此研究的目的在于让「这一代人对上一代的文学和政治挂鹇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汲取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而珍惜文学本身有其独立性和自主地位??」因此作者花了不少篇幅撰写本土文学与侨民文学的斗争、左右翼作家在文艺创作上的争论及中共(胡愈之为代表人物)与马共(周容为代表人物)就「马华文艺的独特性」的论争。

作者在研究中也特别点出数名马华左翼作家的文学成就与际遇,这包括走无产阶级路线的贺巾、触犯文字桉的马阳、早红早退的杜红、热血沸腾的槐华、贫农作家李贩鱼和山河、扑朔迷离的韩玉珍、流落异乡的原甸、突然消失的评论家忠杨及严冬赶上列车的吴岸。这些作家许多已经沉寂下来,不过一些如原甸仍然活跃在文坛,只是他们的创作已经没有当年的火红色彩。

谢诗坚博士论文指导老师杨春时在为此书写序时指出,马华文学与中国文学之间有天然的联繫,马华左翼文学也是在中国革命文学的影响下发生、发展起来的,同时也由于中国极左思潮的影响而走向结束。他表示,关于马华文学的研究已经很热,但是从中国革命文学的影响角度研究马华左翼文学,似乎还是一个空白,这一段历史经验值得认真总结。■

谢诗坚小档案

马来西亚资深报人,着名时评政论家。1945 年生于槟城,祖籍广东大埔。槟城韩江中学毕业;南洋大学历史系;南京大学文学硕士;澳门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厦门大学文学博士。2004年荣膺槟城州元首封赐DSPN拿督勳衔。历任《星洲日报》记者、《星槟日报》总编辑兼总主笔、联合报业集团社长兼总编辑。曾出版《马来西亚华人政治思潮演变》、《林苍佑评传》等九本着作或学术论文。目前担任槟城韩江学院名誉院长、韩江电视新闻中心社长、中国吉林大学文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客座教授等职。■

二十四卷 十八期 (2010-05-09)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