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东方新闻网
作者∶刘晓晶
发表日期∶2008年5月19日
马华八打灵再也北区顾问黄日龙上周在听证会上揭发「铲除异己三人小组」名单,使「郑安泉」的名字再度浮上媒体,也唤起了大马华人在八十年代的惨痛记忆。
除郑安泉外,在「铲除异己三人小组」名单中,包括卫生部长拿督廖中莱及青年及体育部副部长黄日升。
廖中莱与黄日升是大家都熟悉的马青领袖;然而,郑安泉这号人物有何能耐,可以成为黄日龙口中的「神秘小组」总联络?甚至是在这个「3人小组」内,驾驭于廖,黄2人之上呢?
「郑安泉算得上是一名『枭雄』 。他的组织能力非常杰出,在政治与商业上都有一手,但行事手法却引人争议」。
一名曾在八十年代与郑安泉接触,交手的政商界人士,在接受访问时点出了郑安泉在八十年代的点滴。
对老一辈的人来说,郑安泉与「合作社风暴」几乎是同义辞。
22年前的「合作社风暴」,使华社损失了至少50亿令吉的财富,几万个华人家庭深受其害,十几万人的血汗钱一夜之间化为乌有;一位「青团运合作社」经理陈春田甚至因不敢面对亲友而自杀,留下「合作社害死我」的遗书给妻儿。
一些华人家庭更把合作社的主事人称为「合作蛇」。迄今,经济与心灵的伤害仍未平复。
因此,当「铲除异己三人小组」名单出现「郑安泉」的名字时,许多老一辈的人都惊奇不已。
因为郑安泉因合作社失信坐牢,己长达年22日,1993年出狱后,郑安泉所获得的媒体曝光率不高,直至「铲除异己三人小组」的事件发生,他的名字才再度浮现在媒体的报导中。
来自森美兰的郑安泉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活跃于政界,商界,华团,甚至是新闻界。
现年60余岁的他,于马来亚大学毕业后,从1974年12月至1975年1月之间,在全国各地成立了34个青年会;甲州青团运第1届州理事会于1975年2月1日诞生。
吸引大批青年加入
在马华前总会长梁维泮担任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时,特别支援郑氏将青团运扩大成第一个全国华人青年组织。由于郑氏拥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成功吸引大批青年加入青团运,而他本身也因此而长期担任总团长。
至于郑安泉与廖中莱的关系,郑氏曾经在「号外周报」中透露,他早在1976年之间至77年,因为廖中莱热衷于参与球赛,而在马六甲青团运认识尚在中学求学的廖中莱。
1980年初,廖中莱在万宜的国大求学时,青团运在万宜成立支会,廖中莱就是当时的支会主席,并在后来获得郑氏在万宜设立活动中心。
这项说法迄今未获廖中莱证实。但如果郑安泉所说属实,那么,他可谓「识英雄于微时」一早便发掘了廖中莱,并开始了日后的交往。
郑安泉于80年代初期,以青团运为基础,成立青团运合作社,并亲自担任主席。他在全国各地成立的合作社分行多达100多个,同时委任青团运在全国各地的分团团长为合作社的经理。
「这种以利益捆人绑人心的手法,使到青团运百多名分团团长对他忠心耿耿,郑安泉也得以利用青团运开拓政治之路」。
通过青团运合作社,郑安泉作出多线投资,其中包括快餐连锁店,印刷与报章,园丘业以及土地等。他在当时接手「建国日报」担任主席一职,也曾兼任总编辑。
在主掌「建国日报」期间,郑安泉在报社各角落广布闭路电视,以监督员工的做法,受到很多批评,也可见他对监控科技的热爱。
1986年,合作社出现金融问题,引起民众恐慌而纷纷提款而出现挤提的情况。青团运合作社当时面对周转不灵,因为向银行贷款不遂而陷入危机。同年的7月 23日,中央银行援引必需(保护存款人)条例,禁止青团运合作社的营业活动并冻结其资金,同时也要求郑安泉现身,为失信合作社而负责。
第七届大选时销声匿迹
在这期间,适逢我国第七届大选,郑安泉当时并没有前往中央银行,而是暂时销声匿迹。全国的青团运合作社面对挤提问题,100多名合作社经理因为无法面对亲朋好友而躲藏在合作社总部,不敢回家;多名分行经理更是因此而自杀,踏上不归路。
当时已经声名狼藉的郑安泉在躲藏了数个星期后,自动前往中央银行自首,成为第一个因为失信合作社而被定罪,被判监禁12年及罚款5万令吉或以6个月监禁代替。
紧接着在8月8日,中央银行冻结另外23家合作社的资产和营业活动,引爆了合作社风暴;受影响的存户高达58万,款项高达14亿令吉。前后至少7人为了合作社问题而自杀。许多存款人,合作社经理为此,家破人亡,更有一些为了避开财务的压力,流落他乡。
郑安泉被控失信,锒铛入狱,「建国日报」在通过与华社组织共同举办活动筹募经费,支撑了数个月后,也于1986年12月1日宣布停刊。这是郑安泉最为人诟病的污点,也使他被一些存款人批为「合作蛇」是一个受到社会唾弃的人物。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