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Aspan Alias
原题 ∶Mahathir the happiest man Part 4
作者 ∶Aspan Alias
发表日期∶26-04-09
翻译 ∶西西留
自从慕沙辞职后,马哈迪和嘉化相处得相当愉快。嘉化逼马哈迪大三个月,而他(马哈迪)不觉得嘉化对他有威胁,因为嘉化不太有自己的立场,可是当处理国阵成员党之间的调解时,他的这种性格却是和他的工作格格不入的。
嘉化已经当了巫统总秘书几十年,他可以很妥善的处理联盟间的事物,何况他获得所有国阵成员党的高度尊崇。嘉化或许不是当最高领袖的最佳选择,可是他却是成为马哈迪的副手的最佳人选,那是因为在他拥有从政几十年间所磨练出来的智慧。
我当时在嘉化位于峇迪大厦(Wisma Batik)财政部大厦的办公室中和他见了面,那是他的秘书希迪姐(Kak Siti)给我约的时间,那时是在上午,就在他宣布当上副首相的前几天。
我给他祝了贺,因为当时我在财政部大厦工作了好段时间,而嘉化是当时的总裁。
我没有意思告诉或写下我们谈话的内容,可是我当时在想,是谁给了他承诺,说马哈迪将会在1989年辞职,到时会给这位前身是普通教师的嘉化当上大马首相呢?我心中这样想:「我实在不懂政治,无论是谁给我这样的承诺都好,那是很卑鄙,完全是任性和难以令人接受的谎言!」虽然当时我不过是一名三十四岁的年轻人,我知道那是痴人说梦。
他嘲笑着对我说:「我听说你常常与拿督曼梭(Dato’ Mansor)在区委会议中吵架,是真的吗?」我给了他一个简单的答案:「是的!但是我也常支持他,要看是什么课题。嘉化伯伯,开会就是这样的啦!」无论如何,我还是事先给他道贺,我看到给了我难得一见的微笑。当时还是个年轻小伙子,我很少见到这位元老级领袖有过任何的笑容。
马哈迪和嘉化有着和好的合作关系,就像其他人那样,我对嘉化的称职表示尊重,嘉化为国阵在1986年的全国大选中是一名出色的竞选主席,当年回教党只赢得了两个席位,相比之下,国阵当年的成绩是有史以来最好的一次。国会中的强大优势并没有给国阵带来好处。国阵,尤其是巫统的议会代表并不团结。巫统没有了强大的反对党,他们变得自满,转而开始进行彼此之间的内斗。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国会议员当中有许多是失意的慕沙支持者,同样的情况也在出现在内阁和一些副部长间。其中一名慕沙的中坚派支持者就是阿都拉巴达维,当时他在担任国防部长。与此同时,马哈迪为所欲为,人们可疑由政府内的政客们的财富暴增看出其中玄机。
从此以后,马哈迪创立了一种文化——发展计划速战速决,并且直接接洽,更糟的是,这些计划当中,有许多没有事先计划并放置在五年大马蓝图当中。没人知道吉隆坡国际机场(KLIA)的事,因为它并没有在第六大马蓝图中,而我们只在第五大马计划中期报告中才知道有这个计划的存在。
这时起,专业精神开始死亡,甚至就连顾问团也毫无道德标准可言。大家只是在谈钱,而疏忽了管理一个发展中国家所应有的道义和规范。专业精神已经快速的垂死,直至今天。执行者已经放下了他们的责任,而让政客来为所有事情做决定,这成为了直到今天还在奉守着的负面文化。
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任何商人会这样问:「有没有办法和某某部长拉线?我有这项计划,已经分配给了他们的人!」我们每天到处都可以听到这样的问题。
首相署中的执行与协调小组(Implementation and Co-ordination Unit,ICU)和经济策划小组(Economic Planning Unit,EPU)同样的也已经腐败,已经不再像从前那样的运作了。和多人说,经济策划小组一直以来都在被领袖们利用以利益少数人。这两个部门只把少数的精神集中在大众需要的公共发展上,反而只是为了利益少数个人和政府相关企业。从马哈迪政权至今,我们看到马来人被迫与非马来人,以及政府担保的挂牌公司竞争,着这些公司目前已经易名为政府相关企业(GLC)。
虽然大部分的政府相关企业大体上是成功的,可是如果回头看看它原本的宗旨——把企业转移给大部分马来人和土著的这个前提上,这个成功是可悲的。马哈迪并没有由这个特定得角度来看问题,即是把产业公平的转移给一般的土著公众,而不是通过上市来达到这个目的,因为这样的做法使得《新经济政策》无法完全的贯彻。
对我和一些同意这个看法的人来说,政府相关企业的唯一成功之处就是让那些少数几个在这些企业当上总裁和执行员的人士的信心爆满起来。他们所关心的是炫耀公司的业绩,可是却很少显示出他们是如何扮演着帮助一般普通土著的角色,而这才是这些企业存在的原本目的。
这种不满情绪变得越来越显著,内阁中有很多人也察觉到。当全国代表大会来临时,巫统已经开始酝酿着改革。在1987年,我们见到巫统有史以来最剧烈的主席宝座的争夺战。大会开始前的四、五个月前,到处都已经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改革情绪。到了1986年11月,每个人都在说,第一号宝座的挑战是势在必行的,而在党章中并没有说部允许任何党员挑战党内的任何职位。
马哈迪知道有人将会挑战他,他对改革情绪的反应反映出他真实的那一面。他看来很镇定,可是他对应的言辞很明显的带出一项信息:「为了不让党分裂,他该是时候下台了。」当媒体问及他的看法时,他回答说:「我应该继续斗争下去,即使我只赢多一张票,我还是赢了。」
气氛越来越紧张,巫统区部开始提名姑里和慕沙分别为主席和副主席。我参加了在芙蓉的第一场竞选活动,当时纳吉(现任首相)正在进行竞选,他说马哈迪无法象个父亲那样给我们巫统党员有个榜样,因此需要作出改变。纳吉全程陪着姑里和慕沙,就在全国大会开始的前两天,他倒戟背戈,投靠了敌营,许多人都非常的失望,也有很多人知道,如果他继续跟随B队(他们当时是这样称呼的)的话会有很多问题。
选战相当激烈,马哈迪已经开始惊慌失措,因为一半以上的内阁成员已经站在姑里、慕沙阵营后面,包括了我们『伟大』的阿都拉巴达维在内。他(阿都拉巴达维)曾经几次叫我去他位于惹兰美丹卡巴斯(Medang Kapas)的住家,以及他在国防部的办公室,他要求我和其他人在竞选时给予协助。
接着马哈迪再次的受到媒体访问,他被问及,他在这次败北的机会很大,他将怎办?他回答说:「即使我输掉了,我依然有国会作为余地,因为我在国会中有支持度。」
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可是却完全违反了他在1981年继承胡申翁时在代表大会上致辞时说给予的承诺。他当时说过:「如果有迹象显示人民不喜欢我,通知我,我将会很有尊严的下台。」在尼瓦纳招待厅(Nirwana Ballroom)※中的代表们给了他一次剧烈的掌声。可是其中一位我们的代表中,已故的拉惹拿督侬仄(Raja Dato’ Nong Chik)对我们窃窃细语,「别相信他(马哈迪)所说的话,他会继续在这个位子上坐多几十年的。」
※太子贸易中心的其中一个招待厅
马哈迪觉得『B队』的挑衅是无法原谅的冒犯行为。对他而言,他不应被挑战,而党章中的条律对他很不利。马哈迪不把这些当成是民主程序的一部分,他痛恨这些,因为他从来都不是有风度的人。对他来说,对他的挑战是私仇(personal of nature),这和挽救党的前途扯不上关系,他以为每个人都和他一样。
在竞选中,两位还健在的前领导人——东姑和胡申翁倾巢而出为B队站台,因为他们相信马哈迪将会把巫统带往悲剧性的收场。胡申翁曾经这样说过:「我实在罪大恶极,因为接受了马哈迪取代我。」
东姑阿都拉曼虽然已经老迈,他还是竭尽全力的助选,可是我完全不记得他在助选时说说过的演讲词了。两位前首相的声援是相当接近一个完全合理的理由,他们说明为何马哈迪必须被取代,而他们也确保说选择错误的主席人选的几率是很罕有的。
当全国代表大会来临时,马哈迪在他的阵营中接受自己被提名,以维持他的主席身份,而嘉化峇峇提名为副手。另外一边,东姑参加竞选主席职位,而慕沙则维持他作为署理主席的职位。
马哈迪最终以43票的微差获胜,慕沙则无法维持他的第二号位子,嘉化峇峇以44张多数票领先。巫统的倒霉事并未到此到一段落,因为错综复杂的因素,巫统仿佛就像是走向了末路。
姑里在竞选前一天已经提交了辞呈,可是那些在最高理事会中赢得位子的B队中的其他领袖却没有这样做,他们并没有辞去他们在政府中的职位。我会在下篇文章中提到这些。
谢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