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9日星期五

【东方日报】宗教与现代化

从权力关系的角度看,神职人员或信徒,也不必然就是既成体制的拥护者,而也可能是改革,甚至是对立者,回教世界便常有这现象。解放神学流行的拉丁美洲,有不少神职人员便是既成体制的批判者。在菲律宾,也多次出现过神职人员领导群众对抗既成体制(尽管他们避免本身执政)。

孙和声

宗教是个不容易把握全貌的现象,这也清楚地显现於有关世俗化与宗教复兴的二大相反趋势中。在一些社会,如西北欧,出现了宗教在社经文教方面影响力长期衰退的现象;但在另一方面,在回教世界丶拉丁美洲丶美国等,宗教影响力却历久不衰或重现活力。

研究宗教或传统社会与现代化关系的理论多认为,现代化会产生脱宗教化现象。工业化丶城镇化丶交通的便利化丶科技的进步丶识字率与知识的普及丶消费主义的兴起丶女性地位的提升丶个体主义的崛起丶民权与平等观念的传播丶政治参与的扩大等,都会冲击到宗教的影响力。

有者甚至认为,宗教有碍现代化,如命定观丶来世观丶反物质的禁欲观丶反高利贷的金钱观丶不平等的两性观丶非生产性的宗教职能丶神职人员多偏向保守政权等。但也有人唱反调,认为宗教并不必然有碍现代化,关键在於如何诠释宗教。德国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认为,禁欲的新教伦理(Protestant Ethic)有助於资本积累。如新教占主流的西北欧,便较其他地区(包括天主教地区)更发达。

同理,80年代後,不少学人因看到东亚发展神速,提出儒家伦理有助於推动经济。有者认为,儒家分士大夫型与俗民型,起推动经济增长的则是流行於民间的小传统,即俗民型,而非大传统的士大夫型儒家。

从权力关系的角度看,神职人员或信徒,也不必然就是既成体制的拥护者,而也可能是改革,甚至是对立者,回教世界便常有这现象。解放神学流行的拉丁美洲,有不少神职人员便是既成体制的批判者。在菲律宾,也多次出现过神职人员领导群众对抗既成体制(尽管他们避免本身执政)。

从政教关系的角度看,除了回教世界,大多数国家多实践政教分离或政府中立的原则。隔离政治与宗教,不等於教徒不够虔诚。美国与印度人民虽虔诚,但不支持神权国,以避免两者间纠缠不清,反而影响到宗教安宁。

在现代社会,现代化或宗教化已不是那麽彻底与全面,而是程度与程度的相对事宜。宗教与现代化或世俗化并非截然对立,而是非绝对化与非全面化。个人可选择要否过虔诚的生活,然却是出於自愿自发,而非受迫,即享有信或不信的个人自主权。现代化不必排斥宗教,却可创造让个人自由抉择的条件。这或许才是处理宗教与现代化关系的可行出路。

人是多向度而非单向度的,故需要也是多样的。强调人道主义的社会应为人的多元需求创造条件,而较全面的现代化正是创造此条件的基础。较全面与高度化的现代化应会促使更多的人重视个人的选择自由,回教社会亦然,尽管这不是项立竿见影的历程。

29.01.10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