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6日星期五

马式退党∶马哈迪与阿都拉

出处∶ALIRAN 《国民醒觉运动》
原题∶ Leaving Umno the Mahathir way: Mahathir and Abdullah
作者∶邱武德
发表日期∶05-06-08
翻译∶CC LIEW
校对/修正∶hoss
邱武德副教授将会在三篇专题文章中道出他的观察。在第二篇文章中,作者认为巫统强烈的需要变革,这并不只是因为马华、民行党和国大党谴责巫统的傲慢造成了他们惨重的挫败,正当马哈迪撕破脸皮的时候,阿都拉无法缓和巫统的联盟伙伴们对他们的奚落,同时也没有在国阵减少巫统的影响力。这两点无法克服的话,整顿是完全不可能的。

以策略角度而言,马哈迪退出巫统的理由可能是这样——从党外重新结集那些党内不满份子,以及在当权者阵营中敢怒不敢言的领袖。

失去一切

实际上,马哈迪在这次的退党行动中丝毫没有损失,因为他已经在退位下台后早就失去一切了。

在这次针对阿都拉的造反行动中,马哈迪要求的不多——他要求恢复以前的计划,同时要求后者离去,换句话说,把阿都拉所获得的全部取回来。

马哈迪主义是个粗糙和煽动人心的理想主义,目的是为了以爱国主义式的紧急,改造马来西亚的社会,可是却往往充斥着朋党贪污、制度缺陷和个人主义的行为。

在2002年的党大会中,许多巫统领袖恳求马哈迪不要贸然退位。只不过四年光景,他们对马哈迪宏伟的马来西亚国民的愿望评得一文不值。

现在因为「林甘门」事件,将保证他(保括尤索夫晋、阿末法鲁斯、东姑安南、陈志远和林甘本人)因为被嫌疑操弄最高法院法官的擢升而遭到正式调查。

仇家上门

马哈迪应该感到很焦虑,因为那些曾经被他打败的人士现在全部找上门了。

那些在1988年被弹劾、开除和被中止职务的法官最近获得平反,他们成为了公众们的英雄,而马哈迪在人们的印象中却是个大反派。

马来统治者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积极的强调他们的权力,自从1984年以来,马哈迪和他那些巫统手下对抗统治者,对马哈迪来说,果然是「巫统已经不再受统治者尊重」。

他以前B队的宿敌——东姑拉沙里,阿都拉和慕沙希旦,在对比下都是活跃的政治家以及资深议员,他不过是个『老不修』,慕沙希旦这样形容马哈迪为「巫统的肉中刺」,而这根刺现在自愿的自我消失。

在沙巴,那些地方主义份子对马哈迪把「半岛式巫统支配政治」带入沙巴感到不满和受压制,这次他们却成为了巫统存亡的关键,再次的把事情弄得更难驾持。

曾经在马来西亚,他的言论和图片充斥所有主流媒体的封面,如今这些媒体也已经对他倒戈转向。

最所有最可能发生的最糟情况中,莫过于仇家找上门了。安华已经归来,在道德上,他为「林甘门」事件出庭作供,在政治上,他趁着海啸的顶峰复活了。

马哈迪曾经说过:「我不介意人们是否会记得我,更重要的是,在我死后我所做的一切是否列入史册——你无法决定后人会给你何种评价。」

至今,他应该在怀疑,对比他在退休前夕人们对他的阿谀奉承,现在这一刻大家对「马哈迪传奇」也许没有多少好的评价。

如果他得不到

对马哈迪来说,巫统在他退休后完全不当他是一回事。他在领导了古邦巴素支部长达22年,可是巫统禁止他继续担任该支部主席,可是这个做法也无法制止他反抗阿都拉。

译者注:
玛兹娜(Maznah Mohamad)-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机构(Asia Research Institute,National University)研究员


玛兹娜(Maznah Mohamad)曾经评估过马哈迪,他形容马哈迪是「最后一位马来叛党」,马哈迪认为巫统现在面对水深火热之中,而且无法自救,因此他「被迫离开那个曾经是他熟悉的巫统,可是目前已经不再是巫统。」

虽然如此,他不承认这是他政治生涯中第三次成为无党派人士。

第一次是在1969至72年,当年他被巫统驱逐出党。第二次是在1988年的注册事件,仅仅因为巫统被注销注册和新巫统的成立。第三次是自我放逐,这次将会保持这个状态直到阿都拉的巫统主席职位被替代为止。

有人或许会说,这是马哈迪惯常的伎俩,以显示他「领袖的典范」。他呼吁巫统代表和领袖们跟随他退党,以强迫阿都拉下台。

他要求那些在3月8日遭受痛苦的党员,对阿都拉的领导解悟,或是计算安华不会把他们拉入人民联盟中。他们应该退出巫统,保持中立,直到出现一位「勇士」替代阿都拉的时候,才回到巫统,重整国阵。

这是多麽变扭的策略啊!

他使用了个人威望作为他整个策略的考量。他的其中一个儿子莫扎尼退出了,可是另外一个儿子慕克里斯却依旧留在巫青团当常委,如果这是他狂妄之下想出来的方法的话,无疑的这简直是疯狂的。

无论如何,马哈迪还是做了一个关键点,对这种情况,他总共重复干了三次。在1969年,他攻击东姑的政策,这是第一次;在1988年,他允许巫统被撤销注册,这是第二次;在1998年,他打垮安华,这是第三次。也就是说,如果他无法获得这个党,他准备把整个党摧毁。

了无头绪

面对穷途末路,阿都拉脸色惨白,他想不到要如何让其他人和自己合作,现在他只好自己想帮法了。

他游刃有余的掩盖了国阵在大选中被挫败的真相,巫统合法性受腐蚀的问题还有巫统在国阵中的成员党们鼓燥不安的现象。可是这些努力也不法巩固人们对他担任巫统主席和首相的表现不佳的不信任。

他在每一季都在重复一样的谎言,他不断的交叉使用他「傲慢的沉默」和反复的说话反应,这使得观察家们把他这种言行视为「全面的与现实脱节」。

阿都拉对皇室拒绝任用他在玻璃市和登嘉楼的州务大臣名单而大喊大叫,可是在另一厢,卡巴星在日前对霹雳州苏丹干预回教事务做出抨击,阿都拉却指示检控官调查卡巴星的煽动罪。

阿都拉承认民联赢获了这次全国大选中的「网络战」,可是他却给媒体一项误导性的讯息,他没有提起掀起这场网络战之前已经在进行的持续性活动。

在这之前,他警告过每个人不要玩弄种族政治,保括槟城首席部长林冠英。可是在这几年来,他没有计划制止,也没有能力压制巫统越来越严重的「捍卫马来人利益」。

他企图取悦沙巴的国会议员们,因为他需要他们来维持国阵政府的团结。可是他却很痛苦的察觉到,他必须面对这些高涨的地方主义份子的要求,要不就必须面对跳槽的「山迪瓦拉」。

译者注:
「山迪瓦拉」(sandiwara)是印尼的一种戏剧表演,通常使用爪哇语为主,表演者有时有跟随剧目,有时是即兴演出


不会有改革或再造

为了顺应选民们的不满,他再次搭上改革作为解决方案,可是他会以不同的方式触礁。

译者注:
「两个M」指的是80年代正副首相马哈迪和慕沙希旦的组合


到了现在,他被证明了缺乏远见——无论是朝向更好或更遭的远见,就和「两个M」的远见相似。就像慕沙希旦说的:「为他的改革措施抬高身价」。以目前的内阁名单看来也缺乏适当的范例来说明谁能够领导整个改革议程。

就这样,阿都拉把封尘已久的2004年改革承诺再次取出来粉饰一番,他开始重提司法独立,又或是提及连根拔起贪污。虽然他想借用这个方便反击马哈迪,可是这一切都做得不够,也太迟了。

巫统强烈的需要变革,这并不只是因为马华、民行党和国大党谴责巫统的傲慢造成了他们惨重的挫败,正当马哈迪撕破脸皮的时候,阿都拉无法缓和巫统的联盟伙伴们对他们的奚落,同时也没有在国阵减少巫统的影响力。这两点无法克服的话,整顿是完全不可能的。

恐惧无济于事,巫统急需改变。这可以先从废除提名固打着手,开放党内的竞选程序,以注入更多的新血成为领袖。可是如果朝着这个方向迈进的话,很可能会把阿都拉本人带向末路。

4 条评论:

hoss 说...

资料修订:

在2002年的全国大选中→在2002年的党大会中
他允许巫统重新注册→他允许巫统被撤销注册

「两个M」指的是80年代正副首相马哈迪和慕沙希旦的组合。

西西留 说...

在2002年的全国大选中→在2002年的党大会中
>>没错!是党大会
他允许巫统重新注册→他允许巫统被撤销注册

>>he permitted Umno to be deregistered 不是 re-register。谢谢纠正

「两个M」指的是80年代正副首相马哈迪和慕沙希旦的组合
>>是的,指得就是慕沙希旦,正确

hoss大大观察入微,小人佩服!谢谢您的细心阅读。^_^

hoss 说...

我还谈不上校对,只是阅读时发现细节问题,才查照原文而已。

顺带附上我在公正党论坛发表的一些粗浅看法:

邱武德即《超越马哈迪》一书的英文本原作者。该书主线写马哈迪执政最后岁月的政治大戏,但侧笔写安华的部分精彩纷呈。

看来邱武德意犹未尽,很可能在筹备第三本有关马哈迪的著作,侧笔再写安华重返政坛,同时也少不了过渡期的阿斗拉部分。

上述译文还不足以表达邱武德的妙笔生花,请看原文的一段俏皮句子:

Against that singular resolve to go for broke, Abdullah pales, clueless as to how to get others to work with him, let alone work for him.(“与我一起工作,而不是为我工作”,是阿斗拉刚上台当首相的名言。)

邱武德笔下对阿斗拉真是不留情面,每一招都是重手,几乎拳拳到肉。阿斗拉想要不脸青鼻肿都几难了。

西西留 说...

谢谢留言,有时因为文章一多起来就退到后面了。最近都加到阅读器中了,这样所有的新留言都可以一目了然了。

您的说法没错,他写得很精彩。可惜我文笔不佳,他的那种英文的语法要汉化不容易。有时也不过是随便推敲吧了。如果觉得不妥当的请指出来,大家一起学习。

感谢您,我有时间再到论坛留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