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20日星期六

【东方日报】宗教的理性和感性

虽说希腊哲学家并非不曾对基督教提出质疑,与其辩论,以至神学家德尔图良不得不回应:「雅典与耶路撒冷何干?」但总得来说,基督教知识分子还是相当成功地内化了希腊哲学。如奥古斯丁就是把哲学导入信仰,这虽与奥氏本身的际遇有关,但还是证明了宗教可与哲学相容,其关键正在于阐释。

郑庭河

宗教本质上是对某种意义系统的信仰,而信仰,基本上是以感性为主导的。虽说每个人对宗教的感性投入或有程度上的差异,个别宗教对感性层面的着重或亦有所不同,但若无感性,一个人的确很难培养出对某宗教的热情及深刻认同。

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否认理性对于宗教建立其正当性的必要性。尤其当宗教介入社会建制时,就必须借理性发展出一套严谨、精緻的理论系统,否则难以被社会主流所认可,仅能被视作民间的信仰习俗,乃至迷信。之所以,即使根底在于感性,成功的宗教却不可缺少神学建构。

若观察宗教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原生型宗教,开始时总是纯朴的民间信仰,之后才逐渐被掌握各种知识的神职人员添上丰富的神学内容。如由婆罗门教演化而成的印度教,以及从种种氏族崇拜提炼而成的儒教,就是经过知识分子的不断「加工」才成熟的——虽说孔子等人是把儒教人文化了,稀释了其信仰浓度。

至于基督教,一般人或许没意识到,其不仅赓续了希伯来之敬畏及敬爱上帝的道统,同时也继承了希腊的智性遗产。

希腊哲学对于基督教神学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奥古斯丁深受柏拉图影响,而阿奎那则受亚里斯多德影响。直至今天,基督教神学还是很活跃地与哲学进行对话,包括科学哲学。

虽说希腊哲学家并非不曾对基督教提出质疑,与其辩论,以至神学家德尔图良不得不回应:「雅典与耶路撒冷何干?」但总得来说,基督教知识分子还是相当成功地内化了希腊哲学。如奥古斯丁就是把哲学导入信仰,这虽与奥氏本身的际遇有关,但还是证明了宗教可与哲学相容,其关键正在于阐释。

实际上,古希腊哲学晚期的新柏拉图主义本就有与基督教相应之处,如众人平等及普世大爱之理念。某些学者甚至认为前者对后者的普世化启发甚多。逻辑化的希腊思辨传统与诗化的基督教信仰传统之间可说是一种完美结合,开出了后世面面俱备的基督教,以至发展成世界第一大宗教。

无论如何,理性化不是没其反效果的,当宗教过于理性而失去其感性特质时,往往就会开始僵化、冷漠,回应不了群众的心理需求。之所以,一些宗教时不时总会掀起回归「灵性」的改革运动,如基督教之福音主义。

唯当然,过于感性也会导致信徒沦于狭隘、偏激、独断,所以宗教的理性和感性,总得平衡。

20.02.10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