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垃圾处理应鼓励国企丶民企丶外资多元化投资,创造「垃圾商业圈」,禁止焚烧法。昆明书记仇和推动的民营方式,应予推广。
纪硕鸣
发生在中国大陆的垃圾处理「主烧」与「反烧」之争越演越烈,表面上似是一场垃圾处理方式的技术之争,其实并不简单。对中国垃圾处理研究丶关注及参与多年的百达金融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魏强接受亚洲周刊访问时,非常尖锐地指出:这场争执的背景由来已久,中国已面对一场严重的「垃圾危机」!
从九十年代开始引进的西方焚烧方式已逐渐成为中国的主要垃圾处理方式,而这些方式早已被西方及亚洲一些国家淘汰,并已立法禁止。但为什麽中国大陆偏偏「反其道而行之」,魏强指出,在明明了解焚烧方式会产生致癌重害物的情况下,一些政府及主办官员不顾民生丶不顾民意,更不顾对环保的责任,仍然不断引入,不断增长!他认为这里反映着体制丶利益丶意识与政治方面的问题。以下是访问的主要内容:
中国的垃圾问题为何仍是灾难重重,症结何在呢?
归根到底还是体制。体制问题还反映出三个症结:垃圾处理的投资体制一直单一丶呆板,基本上是依靠政府财政投资及补助。这不仅加重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同时使很大一部分的城市由於财政困难而削弱了垃圾处理项目的投资力度。国家对垃圾处理问题的法令,至今尚未进一步完善修订与推广普及。零八年五月,建设部等三部门共同制定发布了《城市垃圾处理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零二年国家发改委先後发出计投资(2002)1591号与计价格(2002)872号档,对垃圾处理产业化发展与实行收费制度等提出有关政策要求;零五年全国人大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零七年建设部又颁发157号令再次强调垃圾的减量化丶资源化与无害化等等,尽管上述可见中国政府已在制订政策法令上对垃圾处理作出了努力,但离垃圾这一巨大的社会问题的充分认识与有效解决还远远不够!
问题主要在哪里?
中国垃圾问题,不只是环保问题,同样是一个城市的经济问题丶生产力问题,也是城市的民生问题丶民意问题丶和谐问题。美国现任国务卿希拉里夫人零七年五月在会见中国垃圾专家时说「我们可以不研究飞机,但不能回避垃圾」。中国有些城市正因为处理垃圾不当而引发了居民的公开抗议,甚至造成了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危机」。其实,各地政府对垃圾本身的认识不充分丶不专业丶不全面丶不到位。
在机制上该如何改革?
要尽快制订垃圾处理多元化投资机制。要从以政府财政投资为主变为国企丶民企丶私人丶外资多元化投资。政府要为这些投资提供各种实实在在的服务与支援。如特许经营保护丶土地优惠丶税收优惠丶手续简化丶收费保障丶银行支持等。中国政府为「救市」提供四万亿人民币来促进扩大内需的十大重点领域中第五项,就是城市垃圾处理!各级政府应当抓紧这一大好时机,创造各种优越条件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垃圾商业圈」!银行应组织专项低息或贴现贷款;有条件的政府也可在财政部门的指导下,试点发行「垃圾地方债券」。
对垃圾的处理该怎麽做?
目前中国城市纷纷选择焚烧法的设备功能均无法让焚烧法零排放,即仍难以阻止「二恶英」的严重污染。为此,我们呼吁中国官方应从民生丶民情丶民意丶民利考量,尽快抓紧制定「焚烧法禁止令」并通过全国人大立法,在「十二.五」规划中对这一禁止令作出全面安排。在焚烧法禁止的同时,政府应大力扶持与推广资源化丶无害化丶清洁化的垃圾处理方式。可以由环保丶建设丶城管丶科技等部门及有关专业人士联合组成一个全国范围内这类方式的全面调查与审核,选择与确立几种合适中国国情又具有先进的技术,给予扶持与规范,制订更完善丶更先进的标准化工艺与设备发展方案。另外,对已经建成和在运行的垃圾焚烧工厂和发电工厂也应进行无害化技术改造。
有没有可操作性?
在上述改革中,政府的主导性作用显然是第一位的!中协国际有限公司目前正在昆明市与政府合作推广「昆明模式」,就是在云南省委常委丶昆明市委书记仇和的支持下,让昆明市的全部垃圾处理,在政府主导作用下,主管部门城管局的积极配合下,实行「民营化」投资与管理,并全面推广资源化丶无害化丶清洁化的垃圾处理方式。「昆明模式」的提出与实施,反映了解决中国垃圾问题的一条很有希望的出路。■
二十四卷 六期 (2010-02-0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