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3日星期一

东方日报:Manglish 和 Chinglish

郑庭河

一门外语在文化背景相当异样的环境中发展,恐怕总逃不掉被「在地化」的命运。有关「马式英语」(Manglish)和其姐妹「新式英语」(Singlish),国人应该已很熟悉,某些人甚至还对之非常有亲切感,这或许也是电视喜剧「Phua Chu Kang Pte Ltd」会大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其实,若在中国呆过一段时间,人们就会发现那儿也有「中式英语」(Chinglish),而且规模和程度简直是我等望尘莫及的。于我国,「马式英语」毕竟难登大雅之堂,我们显然有足够的英语专才来纠正各种公或私领域的英语使用,所以凡正式的文件、标示和活动等,都会使用较规范的英语。

但中国则不然,一方面由于懂英语者还不算多,经常使用英语者更少,加上一些管理和机制上的问题,即便精通英语的人士并非没有,乃至说英语的外国侨民也不少,但却未必能有效地被请求或徵求其服务来改善各领域的英语使用。之所以,竟会有「小心落水」被译成「Falling Into The Water Carefully」,以及「残疾人厕所」被译为「Deformed Man Toilet」的例子。

几年前,北京甚至还有家肛门科医院,悍然地在招牌上显示「Hospital Anus」两词,结果成了一些外国游客特地来拍照留念的「怪趣」景点。我也曾亲眼见过几位来访的外国代表团人士,在算是国家级景点的天坛的英文讲解牌前不客气地取笑其语义不通。

无论如何,中式英语虽够「雷」人,但也有某些人,包括一位名叫纪韶融(Oliver L. Radtke)的德国人还相当欣赏它,并设立了一个网站(Chinglish.De)来宣扬其「Beauties」。如「小草有生命,足下请留情」的标示被译为「Little Grass Has Life, Please Watch Your Step」,他就觉得「可爱」且令人「感动」。随着中国的日益国际化,中国人的英语水平越来越高,纪先生还担心中式英语的绝迹。

不管怎样,看来中国逐渐变得更像新马,即不规范和规范英语同时流行、各司其职的情况是很有可能的。实际上,我已见过一些根本不曾留学,但却讲得一口惊人地标准的美式英语的中国人——包括初中生。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