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9日星期四

潘永强:尼萨大胜,苏丹尴尬

出处  ∶东方日报
作者  ∶潘永强
发表日期∶09.04.09

霹雳州合法的州务大臣尼萨,在武吉干当国会议席补选中,以高出上届大选接近一倍的多数票奏响凯歌,对接任首相还不到一周,连新阁都尚未来得及筹组的纳吉,马上构成极为难堪的处境。纳吉不只没有蜜月期,连兴奋期也立刻告终。

随着尼萨的高票中选,即时带来了几项重大政治效应。

首先,是马来人政治的两线制进一步确立,巫统与公正党/回教党形成对峙的格局,对未来纳吉领导下的巫统政治策略,将有何种程度影响,值得关切。此役回教党在华裔和印裔选民中,取得压倒性得票,而在巫统强攻之下,民联在武吉士南卯的马来票还有所增加,在武吉干当也没有流失马来裔支持,双方可谓分庭抗礼,其对巫统带来的警讯,远比输掉一场补选来得严重。

武吉干当在地缘和政治生态上,仍属传统的马来乡村选区,若巫统在类似的传统乡区都无法占到优势,其处境就相当危急。目前巫统在华印裔和城市马来选民中,不只处于劣势,而且这种劣势还在恶化之中,它最后的凭借只有尽力挽回乡区马来人的支持。然则,一旦马来人政治的两线制格局日益定型,巫统与民联竞逐乡区马来裔选民时,也只能打成平手,各有基础,那么纳吉重建巫统霸权的前景,似乎极不乐观。

马来人政治两线制的逐步确立,也会牵动往后巫统的策略选择。在武吉干当补选中,巫统主打的议题有二,即指控尼萨叛君犯上,以及充当行动党的傀儡,议题取向明显是诉诸封建忠君意识,以及种族偏见,试图争取保守乡区选民的认同。但是投票结果显示,强调保皇和马来人种族议程并没有大为受落,马来票不见回流,反而扩大华印裔选民对巫统的疏离。

面对马来人政治版图的结构性分歧,巫统强硬派将面临策略运用的艰难选择。就当前形势,巫统若坚持马来人议程的偏锋立场,只能固守它的基本票源,却无法大幅争取流失到民联的马来选票,这对扩大马来社群的支持度既无助益,还会继续深化巫统在非马来人和城市马来选民眼中的的保守极端形象。

相反的,要是巫统基于政治压力而改弦易辙,暂时抛离马来人议程的偏激姿态,向中间立场移动,其承受的风险也不见得轻松。在华印裔求变情结之下,即使巫统改走温和路线,也未必保证能挽回华印裔的信心,反而还可能一不小心触怒传统的保守支持者,而演变至两边不讨好的窘境。

改弦易辙吃力不讨好

纳吉是一个现实主义的权力人物,他要是调整策略,以向温和中间选民示好,并非不可能,但如此一来,除了准备承受政治风险,又可能冒犯和偏离马哈迪的利益,最终面临与马哈迪摊牌的危机。巫统的政治地盘是在西马而非砂州,但经过武吉士南卯和武吉干当两场补选后,由于马来人两线制的确立以及偏激路线的宣告无效,横竖在纳吉面前的挑战实际上颇为严峻,这是宏观层面的选后政治效应。

而就微观面而言,就是未来一两个月始终还要面对的霹雳州宪政僵局。民联三党把武吉干当补选定位成违宪变天的民意公投,要求还政于民,是极为成功的选战策略,由于霹雳州务大臣尼萨取得较上次选举更大的多数票,无疑对巫统构成一定压力,并对苏丹形成某种尴尬。

纳吉在霹雳州策动夺权时,架空时任首相的阿都拉,也使巫统党内温和派几乎噤声,但变天之后却衍生诸多宪制和政治僵局,至今未能解套,早为纳吉政治上的「资产负债表」蒙上赤字纪录。不合法的赞比里政权「就任」至今两个月,毫无政绩,州内民怨日深,因此武吉干当一役民联大胜,就完全在情理之中。

经过民意洗礼之后,民联三党要求解散议会的诉求,更具正当性与民意基础,纳吉在这个问题上已身陷困境,转趋弱势。尽管州政府的合法性等疑义已交由法庭裁决,但政权的更替毕竟是政治问题,而非法律问题,最终仍然要寻求政治解决。目前霹雳州议会在技术上不知有没有可能撑过五月份,如果巫统拒不解散议会,纳吉的声望会继续被民意重创,而一旦妥协解散重选,国阵绝对没有重掌政权的丝毫希望,民联甚至有可能以三分之二优势组织政府。无论结果如何,纳吉都是绝对的大输家。

与此同时,州务大臣尼萨在补选胜出后,一时之间也使霹雳王室陷于莫名的尴尬处境。由于巫统自以为聪明地主打「叛君」议题,却没有严重冲击到回教党的马来得票,加上尼萨在选战中高票获胜,民意与选票的力量无疑解除了对尼萨的不实指控。尼萨挟胜选之姿,对当初指示他离职的苏丹,显然已构成一定的尴尬。

另一政治效应,则是关乎回教党。随着尼萨当选武吉干当国会议员,以他个人的条件和民意声望,其实有可能崛起成为回教党的另一名政治明星。与别不同的,尼萨可能是回教党内享有最多华印裔支持和认同的政治领袖,这一份优势使他在其他回教党人之中更为突出,也可以成为回教党的另一份重大资产。

回教党深耕华印社群

在武吉干当补选中,大部份非马来裔选民只关心一个议题,就是对违宪变天的公投,但马华民政却有点无厘头的炒作回教国和回教法课题,结果遭受非马来裔选民的全盘否决。即使在地方民生问题丛生的十八丁渔村,尼萨在这个华人聚集区得票率都可以超过八成,说明只要回教党领袖拥有政绩和治理能力,华印裔选民并不会惧怕不实的回教国抹黑。反而,要是回教党领袖缺乏政绩和执政力,只图操作回教法课题,就肯定无法争取华印裔的认同。

从尼萨现象可以发见,华印裔选民日趋务实和包容,完全可以接受理性、温和与开明的回教党人,甚至视其为政治偶像。也就是说,回教党完全有可能凭自己的实力与理念,在选举中开拓华印裔的政治市场,先决条件是,回教党必须展现出足够的开放、中道和政治理性,以赢取华印裔选民的信心。

尼萨是少数可以把西装穿得好看的回教党领袖,还兼具儒雅、专业与现代感的气质,他可以在回教党与华印裔之间扮演更大的角色,进一步驱动回教党成为全民政党。霹雳州的华裔选民是最没有族群偏见的,在1960年代他们早就接受了进步党的辛尼华沙甘兄弟,现在一样可以接纳回教党的尼萨先生。

尼萨的崛起,还进一步证明,回教党的社会基础已不仅限于马来穆斯林,它还有成长中的华印裔社会基础,因此不能自认为是一个马来人政党,更不应与巫统合组泛马来人政权,否则就会失去得来不易的政治扩张机会。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