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2日星期日

西西留说『纵横术』

谈政治不谈外交等于白谈,外交未必等同国与国的交往,外交包括的层面极广,小至商业活动,大至两兵交锋,外交手段取决于一切。如果看官熟读三国,务必晓得,除了兵法,就只有外交才能起着最显著的制衡作用。而外交术的发展在中国起源很早,大概在战国时处于巅峰,而外交术在中国不叫外交,我们称之为『纵横家』,外交术即是纵横术。

鬼谷子是战国时代人,纵横家的鼻祖,他的生平有很多种说法,他一生只从事教学,从不出山,而他的成就可以在苏秦与张仪两位他最杰出的弟子身上看到。他唯一的著作叫《捭阖策》,又称《鬼谷子》。历来学者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而讥诋者极多,这是西西留本身的体会,纵横家即是语言学,在没有深刻的道德基础作为前提下,语言学不过像是一名狡猾的掮客(Lobbyist)的油腔滑调,要如孔明的『智辩群儒』,那是鹦鹉学舌,不谙阴阳法则,不知因果循环的原则,学则无益。西西留在前阵子和中国人大代表的一席谈话中,也对这点有所共识,这就是中国政治和西方政治不同之处。

虽说如此,西西留还是愿与大家分享学习心得。我会先贴出繁体全文,因为读古文必须使用繁体作为指引,然后不定期的逐步译出白话,给大家作为学习参考。

有人问西西留,要如何进入古文?当然,西西留读书不多,也无从引导,可是如果根据西西留的经验,方法就只有一个,那就是『死背』。老师或许告诉过你,读书不要死背,可是如果要进入国学,别无他法,除了死背,就还是死背。看官或许会说,只背不理解,那还不是读死书吗?中国教育法则从来不求甚解,而是由心出发,就像金庸小说中的神功口诀,都是先背到苦瓜烂熟,然后才谈应用的。中国在五四运动之后,开始西方化,中体西用,本来理念不错,可是错就错在后来调转了这个原则,变成西体中用了。汉字的神妙之处就在于她是一种可以无师自通的文字体系,即是说,在启蒙教育完成,大约能看懂大约一千五百个汉字之后(也就是一般汉字报纸上可能出现的文字数量),大概就可以不太费劲的就能够直接进入任何的学问,因为文言文是跨时间的语文体系,除了汉朝之前的文章因为当时的印刷技术的落后而显得比较生涩之外,唐朝以后直到民初的文言文体系是划一的,即是说,你看得懂唐朝的文章,你就看得懂清朝的文章。

阅读古文可先以注解和旁译作为工具,先取一小段,理解之后,不再依赖译文,而只阅读原文,反复的理解,同一段落,重复阅读十遍至二十遍。初学者易高声朗读,如果环境不允许,可使用『金刚念』,即是默念的意思。『金刚念』属于瑜伽术,又称音瑜珈,即是在不振动喉咙声带的情况下,只发出气音。此种念法不伤气,也可启动脉轮(即任督二脉),脉轮运走,丹田气海大开,可增强记忆力,关键在此。

谢谢四月的介绍,让西西留省去了输入的时间。稍微做了校对,发现原译文还有少许的欠缺,所以我稍微修改一下,以让译文更加接近原意。

捭闔 第一

粵①若②稽③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為眾生之先。


①粵:古代的一种文体,这里作为助语,没有实质意义。
②若:随顺
③稽:考稽、考察

纵观古代历史,天下的圣人都是大众的先导者。

觀陰陽之開①闔②以命物。知存亡之門戶。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眹③焉。而守司其門戶。

①開:开
②闔:关
③眹:征兆、行迹

通过观察阴阳的『开启』和『收合』可对事物作出判断,并掌握事物存亡之理。测算万物的发展变化过程,通晓人类思维的规律,揭示事物变化的征兆,从而控制事物发展变化的关键。

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變化無窮。各有所歸。

所以,圣人在世界上,自古至今,始终是奉守大自然阴阳一道的变化规律。因为事物的变化虽然无穷无尽,然而都各有自已的归宿。

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

或者属阴,或者归阳,或者柔弱,或者刚强;或者开放,或者封闭;或者松弛,或者紧张。

是故聖人一守司其門戶。審察其所先後。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夫賢不肖智愚勇怯仁義有差。

所以,圣人要始终把握万物发展变化的关键。审察它的变化顺序,揣度它的权谋,测量它的能力,再比较技巧方面的优劣。至于贤良和不肖.智慧和愚蠢,勇敢和怯懦,都是有区别的。

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

所有这些,可以开放,也可以封闭;可以进升,也可以辞退;可以轻视,也可以敬重。

無為以牧①之。審定有無。以其實虛。隨其嗜欲。以見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實。貴得其指。闔而捭之。以求其利。或開而示之。或闔而閉之。開而示之者。同其情②也。闔而閉之者。異其誠③也。可與不可。審明其計謀。以原其同異。離合有守④。先從其志。

①牧:协调、监督
②同其情:使对方的思想与自己一致
③異其誠:分辨对方的诚意
④有守:确立信念

都要仰仗『无为』来认识考察它们。审察事情的真假,以知道其中的虚实,通过对它们嗜好和欲望的分析来揭开它们的思想。适当贬抑对方所说的话,当它们开放以后,再反复考察,以便探察实情,切实把握对方言行的实质,让对方先封闭而后开放,以便寻求有利时机。开放时使之显现;封闭时使之隐藏。开放使其显现,是因为与对方情感一致;封闭使之隐藏,是因为与对方诚意不同。至于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就要把那些计谋研究清楚,要明白对方计谋有与自已不相同的,有与自已相同的,必须有主见,同时要注意按照对方的思想志向,区别对待。

即欲捭之貴周。即欲闔之貴密。周密之貴微。而與道相追。捭之者。料其情也。闔之者。結其誠也。皆見其權衡輕重。乃為之度數。聖人因而為之慮。其不中權衡度數。聖人因而自為之慮。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納之。闔者、或闔而取之。或闔而去之。捭闔者。天地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捭闔者。道之大化。說之變也。必豫審其變化。口者。心之門戶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戶出入。故關之捭闔。制之以出入。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默也。陰也。陰陽其和。終始其義。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為陽曰始。故言死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為陰曰終。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陰之類皆曰終。言惡以終為謀。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言可。可以說人。可以說家。可以說國。可以說天下。為小無內。為大無外。益損去就倍反。皆以陰陽御其事。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隨而入。陽還終始。陰極反陽。以陽動者。德相生也。以陰靜者。形相成也。以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陰陽相求。由捭闔也。此天地陰陽之道。而說人之法也。為萬事之先。是謂圓方之門戶。

反應 第二

古之大化者。乃與無形俱生。反以觀往。覆以驗今。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動靜虛實之理。不合來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聖人之意也。不可不察。人言者動也。己默者靜也。因其言。聽其辭。言有不合者。反而求之。其應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觀其次。象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辭也。以无形求有聲。其釣語合事。得人實也。其張罝網而取獸也。多張其會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釣人之網也。常持其網驅之。其言無比。乃為之變。以象動之。以報其心。見其情。隨而牧之。己反往。彼覆來。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之襲之。反之覆之。萬事不失其辭。聖人所誘愚智事皆不疑。古善反聽者。乃變鬼神以得其情。其變當也。而牧之審也。牧之不審。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審。變象比。必有反辭。以還聽之。欲聞其聲反默。欲張反瞼。欲高反下。欲取反與。欲開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辭。同聲相呼。實理同歸。或因此。或因彼。或以事上。或以牧下。此聽真偽。知同異。得其情詐也。動作言默。與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見其式。皆以先定為之法則。以反求覆。觀其所託。故用此者。己欲平靜。以聽其辭。察其事。論萬物。別雄雌。雖非其事。見微知類。若探人而居其內。量其能。射其意也。符應不失。如螣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後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見形也。若光之與影也。其察言也不失。若磁石之取鍼。舌之取燔骨。其與人也微。其見情也疾。如陰與陽。如陽與陰。如圓與方。如方與圓。未見形、圓以道之。既形、方以事之。進退左右。以是司之。己不先定。牧人不正。事用不巧。是謂忘情失道。己審先定以牧人。策而無形容。莫見其門。是謂天神。

內揵 第三

君臣上下之事。有遠而親。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進前而不御。遙聞聲而相思。事皆有內揵。素結本始。或結以道德。或結以黨友。或結以財貨。或結以釆色。用其意。欲入則入。欲出則出。欲親則親。欲疏則疏。欲就則就。欲去則去。欲求則求。欲思則思。若蚨母之從其子也。出無間。入無眹。獨往獨來。莫之能止。內者、進說辭。揵者、揵所謀也。故遠而親者。有陰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陰德、謂陰私相德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來也。日進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遙聞聲而相思者。合於謀。待決事也。故曰不見其類而為之者。見逆。不得其情而說之者。見非。得其情。乃制其術。此用可出可入。可揵可開。故聖人立事。以此先知。而揵萬物。由夫道德仁義。禮樂計謀。先取詩書。混說損益。議去論就。欲合者用內。欲去者用外。外內者。必明道數。揣策來事。見疑訣之。策無失計。立功建德。治民入產業。曰揵而內合。上暗不治。下亂不寤。揵而反之。內自得而外不留。說而飛之。若命自來。己迎而御之。若欲去之。因危與之。環轉因化。莫之所為。退為大儀。

抵巇 第四

物有自然。事有合離。有近而不可見。遠而可知。近而不可見者。不察其辭也。遠而可知者。反往以驗來也。巇者、罅也。罅者、(山間)也。(山間)者、成大隙也。巇始有朕。可抵而塞。可抵而卻。可抵而息。可抵而匿。可抵而得。此謂抵巇之理也。事之危也。聖人知之。獨保其用。因化說事。通達計謀。以識細微。經起秋毫之末。揮之於太山之本。其施外兆萌牙孽之謀。皆由抵巇。抵巇隙為道術。天下分錯。上無明主。公侯無道德。則小人讒賊。賢人不用。聖人竄匿。貪利詐偽者作。君臣相惑。土崩瓦解。而相伐射。父子離散。乖亂反目。是謂萌牙巇罅。聖人見萌牙巇罅。則抵之以法。世可以治。則抵而塞之。不可治。則抵而得之。或抵如此。或抵如彼。或抵反之。或抵覆之。五帝之政。抵而塞之。三王之事。抵而得之。諸侯相抵。不可勝數。當此之時。能抵為右。自天地之合離終始。必有巇隙。不可不察也。察之以捭闔。能用此道。聖人也。聖人者。天地之使也。世無可抵。則深隱而待時。時有可抵。則為之謀。可以上合。可以檢下。能因能循。為天地守神。

飛箝篇五

凡度權量能。所以徵遠來近。立勢而制事。必先察同異。別是非之語。見內外之辭。知有無之數。決安危之計。定親疏之事。然後乃權量之。其有隱括。乃可徵。乃可求。乃可用。引鉤箝之辭。飛而箝之。鉤箝之語。其說辭也。乍同乍異。其不可善者。或先徵之。而後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後毀之。或以重累為毀。或以毀為重累。其用或稱財貨琦瑋珠玉璧白釆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勢以鉤之。或伺候見(山間)而箝之。其事用抵巇。將欲用之天下。必度權量能。見天時之盛衰。制地形之廣狹。岨嶮之難易。人民貨財之多少。諸侯之交。孰親孰疏。孰愛孰憎。心意之慮懷。審其意。知其所好惡。乃就說其所重。以飛箝之辭。鉤其所好。以箝求之。用之於人。則量智能。權材力。料氣勢。為之樞機。以迎之隨之。以箝和之。以意宜之。此飛箝之綴也。用於人則空往而實來。綴而不失。以究其辭。可箝而從。可箝而橫。可引而東。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可引而反。可引而覆。雖覆能復。不失其度。

忤合第六

凡趨合倍反。計有適合。化轉環屬。各有形勢。反覆相求。因事為制。是以聖人居天地之間。立身御世。施教揚聲明名也。必因事物之會。觀天時之宜。因之所多所少。以此先知之。與之轉化。世無常貴。事無常師。聖人常為無不為。所聽無不聽。成於事而合於計謀。與之為主。合於彼而離於此。計謀不兩忠。必有反忤。反於是。忤於彼。忤於此。反於彼。其術也。用之天下。必量天下而與之。用之國。必量國而與之。用之家。必量家而與之。用之身。必量身材能氣勢而與之。大小進退。其用一也。必先謀慮計定。而後行之以飛箝之術。古之善背向者。乃協四海、包諸侯、忤合之地。而化轉之然後以之求合。故伊尹五就湯。五就桀。然後合於湯。呂尚三就文王。三入殷。而不能有所明。然後合於文王。此知天命之箝。故歸之不疑也。非至聖人達奧。不能御世。勞心苦思。不能原事。不悉心見情。不能成名。材質不惠。不能用兵。忠實無真。不能知人。故忤合之道。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長短遠近孰不如。乃可以進。乃可以退。乃可以縱。乃可以橫。

揣篇第七

少饒乏、有餘不足、幾何辨。地形之險易。孰利孰害。謀慮孰長孰短。君臣之親疏。孰賢孰不肖。與賓客之知睿。孰少孰多。觀天時之禍福。孰吉孰凶。諸侯之親。孰用孰不用。百姓之心。去就變化。孰安孰危。孰好孰憎。反側孰便。能知如此者。是謂權量。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時。往而極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隱其情。必以其甚懼之時。往而極其惡也。其有惡也。不能隱其情。情欲必失其變。感動而不知其變者。乃且錯其人勿與語。而更問所親。知其所安。夫情變於內者。形見於外。故常必以其見者。而知其隱者。此所謂測深揣情。故計國事者。則當審權量。說人主。則當審揣情。謀慮情欲。必出於此。乃可貴。乃可賤。乃可重。乃可輕。乃可利。乃可害。乃可成。乃可敗。其數一也。故雖有先王之道。聖智之謀。非揣情隱匿。無所索之。此謀之大本也。而說之法也。常有事於人。人莫先事而至。此最難為。故曰。揣情最難。守司言必時其謀慮。故觀蜎飛蠕動。無不有利害。可以生事美。生事者。幾之勢也。此揣情飾言。成文章而後論之。

摩篇第八

摩之符也。內符者。揣之主也。用之有道。其道必隱。微摩之以其所欲。測而探之。因符必應。其應也。必有為之。故微而去之。是謂塞窌匿端。隱貌逃情。而人不知。故成其事而無患。摩之在此。符之在彼。從而應之。事無不可。古之善摩者。如操鉤而臨深淵。餌而投之。必得魚焉。故曰主事日成。而人不知。主兵日勝。而人不畏也。聖人謀之於陰。故曰神。成之於陽。故曰明。所謂主事日成者。積德也。用民安之。不知其所以利。積善也。而民道之。不知其所以然。而天下比之神明也。主兵日勝者。常戰於不爭不費。而民不知所以服。不知所以畏。而天下比之神明。其摩者。有以平。有以正。有以喜。有以怒。有以名。有以行。有以廉。有以信。有以利。有以卑。平者、靜也。正者、直也。喜者、悅也。怒者、動也。名者、發也。行者、成也。廉者、潔也。信者、明也。利者、求也。卑者、諂也。故聖所獨用者。眾人皆有之。然無成功者。其用之非也。故謀莫難於周密。說莫難於悉聽。事莫難於必成。此三者然後能之。故謀必欲周密。必擇其所與通者說也。故曰或結而無隙也。夫事成必合於數。故曰道數與時相偶者也。說者聽。必合於情。故曰情合者聽。故物歸類。抱薪趨火。燥者先燃。平地注水。濕者先濡。此物類相應於勢。譬猶是也。此言內符之應。外摩也如是。故曰摩之以其類焉。有不相應者。乃摩之以其欲焉。有不聽者。故曰獨行之道。夫幾者不晚成。而不抱久而化成。

權篇第九

說之者、說之也。說之者、資之也。飾言者、假之也。假之者、益損也。應對者。利辭也。利辭也。輕論也。成義者。明之也。明之者。符驗也。難言者。卻論也。卻論者。釣幾也。佞言者。諂而于忠。諛言者。博而于智。平言者。決而于勇。戚言者。權而于信。靜言者。反而于勝。先意成欲者諂也。繁稱文辭者博也。策選進謀者權也。縱舍不宜者決也。先分不足而窒非者反也。故口者。幾關也。所以閉情意也。耳目者。心之佐助也。所以窺間見姦邪。故曰參調而應。利道而動。故繫言而不亂。翱翔而不迷。變易而不危者。觀要得理。故無目者。不可示以五色。無耳者。不可告以五音。故不可以往者。無所開之也。不可以來者。無所受之也。物有不通者。故不事也。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言者有諱忌也。眾口爍金。言有曲故也。人之情。出言則欲聽。舉事則欲成。是故智者不用其所短。而用愚人之所長。不用其所拙。而用愚人之所工。故不困也。言其有利者。從其所長也。言其有害者。避其所短也。故介虫之悍也。必以堅厚。螫蟲之動也。必以毒螫。故禽獸之用。其長而談者。知用其用也。故曰辭言五。曰病。曰怨。曰憂。曰怒。曰喜。故曰病者。感衰氣而不神也。怨者。腸絕而無主也。憂者。閉塞而不泄也。怒者。妄動而不治也。喜者。宣散而無要也。此五者。精則用之。利則行之。故與智者言依於博。與拙者言依於辨。與辨者言依於要。與貴者言依於勢。與富者言依於高。與貧者言依於利。與賤者言依於謙。與勇者言依於敢。與過者言依於銳。此其術也。而人常反之。是故與智者言。將此以明之。與不智者言。將此以教之。而甚難為也。故言多類。事多變。故終日言。不失其類。故事不亂。終日不變。而不失其主。故智貴不妄。聽貴聰智貴明。辭貴奇。

謀篇第十

為人凡謀有道。必得其所因。以求其情。審得其情。乃立三儀。三儀者曰上。曰中。曰下。參以立焉以生奇。奇不知其所擁。始於古之所從。故鄭人之取玉也。載司南之車。為其不惑也。夫度材量能揣情者。亦事之司南也。故同情而俱相親者。其俱成者也。同欲而相疏者。其偏害者也。同惡而相親者。其俱害者也。同惡而相疏者。偏害者也。故相益則親。相損則疏。其數行也。此所以察同異之分類一也。故牆壞於隙。木毀於其節。施蓋其分也。故變生於事。事生謀。謀生計。計生議。議生說。說生進。進生退。退生制。因以制於事。故百事一道。而百度一數也。夫仁人輕貨。不可誘以利。可使出費。勇士輕難。不可懼以患。可使據危。智者達於數。明於理。不可欺以誠。可示以道理。可使立功。是三才也。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懼也。貪者易誘也。是因事而裁之。故為強者。積於弱也。有餘者。積於不足也。此其道術行也。故外親而內疏者。說內。內親而外疏者。說外。故因其疑以變之。因其見以然之。因其說以要之。因其勢以成之。因其惡以權之。因其患以斥之。摩而恐之。高而動之。微而正之。符而應之。擁而塞之。亂而惑之。是謂計謀。計謀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結。結而無隙者也。正不如奇。奇流而不止者也。故說人主者。必與之言奇。說人臣者。必與之言私。其身內。其言外者疏。其身外。其言深者危。無以人之近所不欲。而強之於人。無以人之所不知。而教之於人。人之有好也。學而順之。人之有惡也。避而諱之。故陰道而陽取之也。故去之者縱之。縱之者乘之。貌者。不美又不惡。故至情托焉。可知者。可用也。不可知者。謀者所不用也。故曰。事貴制人。而不貴見制於人。制人者。握權也。見制於人者。制命也。故聖人之道陰。愚人之道陽。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難。以此觀之。亡不可以為存。而危不可以為安。然而無為而貴智矣。智用於眾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於眾人之所不能見。既用見可否。擇事而為之。所以自為也。見不事。擇事而為之。所以為人也。故先王之道。陰言有之曰。天地之化。在高與深。聖人之制道。在隱與匿。非獨忠信仁義也。中正而已矣。道理達於此義之。則可與言。由能得此。則可與穀遠近之義。

決篇第十一

為人凡決物。必托於疑者。善其用福。惡其有患。害至於誘也。終無惑偏有利焉。去其利則不受也。奇之所託。若有利於善者。隱托於惡。則不受矣。致疏遠。謂疑者本其利善。而決者隱其利善之情。反託之於惡。則不受其決。更致疏遠矣。故其有使失利。其有使離害者。此事之失。聖人所以能成其事者有五。有以陽德之者。有以陰賊之者。有以信誠之者。有以蔽匿之者。有以平素之者。陽勵於一言。陰勵於二言。平素樞機。以用四者。微而施之。於是度以往事。驗之來事。參之平素。可則決之。公王大人之事也。危而美名者。可則決之。不用費力而易成者。可則決之。用力犯勤苦。然而不得已而為之者。則可決之。去患者。可則決之。從福者。可則決之。故夫決情定疑。萬事之機。以正亂治。決成敗。難為者。故先王乃用蓍龜者。以自決也。

符言第十二

安徐正靜。其被節無不肉。善與而不靜。虛心平意。以待傾損。有主位。目貴明。耳貴聰。心貴智。以天下之目視者。則無不見。以天下之耳聽者。則無不聞。以天下之心慮者。則無不知。輻湊並進。則明不可塞。有主明。德之術。曰勿堅而拒之。許之則防守。拒之則閉塞。高山仰之可極。深淵度之可測。神明之位術正靜。其莫之極歟。有主德。用賞貴信。用刑貴正。賞賜貴信。必驗耳目之所見聞。其所不見聞者。莫不闇化矣。誠暢於天下神明。而況姦者干君。有主賞。一曰天之。二曰地之。三曰人之。四方上下。左右前後。熒惑之處安在。有主問。心為九竅之治。君為五官之長。為善者君與之賞。為非者君與之罰。君因其政之所以求因與之。則不勞。聖人用之。故能賞之。因之循理。固能久長。有主因。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則群臣生亂。家于其無常也。內外不通。安知所開。開閉不善。不見原也。有主周。一曰長目。二曰飛耳。三曰樹明。千里之外。隱微之中。是謂洞天下。姦莫不闇變更。有主恭。循名而為。實安而完。名實相生。反相為情。故曰。名當則生於實。實生於理。理生於名實之德。德生於和。和生於當。有主名。

轉丸、胠亂、二篇皆亡。

9 条评论:

sowseng 说...

看不懂啦。。。
偶读书少。。。

奶茶 说...

诸子百家之一,希望西兄能翻译为白话文。期待中

小虾子 说...

记得中学时期老师分组要我们把一小段的文言文翻译成白活文,当我们那组把翻译好的白活文念出来时,老师差点昏了过去,全班却笑到半死,可惜忘了是翻译什么的。
大侠别为难不爱读书的虾子了,呵呵。。。

匿名 说...

西西留大侠真的非常够力一下,像大侠浆的人才在马来西亚真的没有看到几个,这才是真正的政治功底,现在的人没有几个人肯下苦功做学问了,搞政治的都是一些偷鸡摸狗的人在干,怪不得我们的政治圈子浆肤浅。如果大侠下天山搞政治的话,马来西亚真的就有希望了。

老人家上

四月 说...

http://haidasyf.fyfz.cn/blog/haidasyf/index.aspx?blogid=455912
这里有注释和译文,大哥不妨参考一下,也许可以省下一些翻译的时间。

匿名 说...

十二月 曰:
本人以为‘老人家’所言甚是。。。
西西留武功深厚,绝非等闲之辈,要请得此等高人首肯出山传授武艺,并非易事。。。

伯乐啊伯乐,此等千里马正等着您呢

匿名 说...

谢谢西西留大大,我要发粪涂墙,学西西留一样做研究,以后毕业了出来为国家贡献。

匿名 说...

十二月 曰:

西西,加油哦。。。
我精神上支持你。。。嘿嘿

西西留 说...

谢谢各位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