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7日星期一

东方日报∶政治逃兵换契机

作者-林风

尽管马华领导层否认总会长黄家定陷入「跛脚鸭」困境,而不寻求蝉联的说词,但从黄氏本身的谈话;还有乃兄黄家泉对党报专访,迹近「自白」的话述;以及中委林时清隐隐说出不再竞选总会长的言论,彰显他是「政治逃兵」的典型代表人物。

当然,黄家定的先不入阁(当部长),博得不爱当官的薄名,但推荐乃兄黄家泉接其部长位,冲淡不当官的崇高形象。

黄家定第二轮以发文告方式(非记者会)表示不寻求蝉联总会长职,自称是为党在大选受重挫而负起责任以贯彻文化。

这么重大的决定,如此崇高的问责表征,马华领导层竟然如此「低调」来处理,所以,我们有理由质疑,总会长真的不干了吗?

当《东方日报》记者要求我分析有关「黄家定引退」的新闻,我是以怀疑语气「在做戏」、「以退为进」来形容,须听其言,观其行直到10月18日党选提名截止才定调。

引蛇出洞的战略?

这个「退位」宣布何其突然!许多华团领袖与马华不少领袖同感讶异,国阵华基成员的民政党代主席许子根亦有同感。

当各华文评论人带出副总会长翁诗杰为热门总会长人选过后数天,一家马来文报封面报道「翁诗杰竞选总会长」新闻,立即引起翁氏简短声明澄清;从此使人遐想「出头鸟」的际遇与危机,质疑「黄家定退位」是一招「引蛇出洞」的战略。

政坛变数风谲云诡,不到最后关头把底牌掀出说不得准。

但就黄总会长「突然不当总会长」之举,以及稍后说「大选后先实行党政分家……过一百天以后观察,10名正副部长已成形……。」这是不入阁,仅当总会长的「党政分家」,黄氏当后座国会议员期间的质询和言论,比反对党更反对党,企图强化马华敢怒敢言形象,改变过去「内部协商」为华裔解决问题的手法。

我曾在一篇评论谈到总会长黄家定那种「反对党」言论,以及反对党式「公开争取」行径,内阁部长在私(为官位)、在公(为国阵政府)两方面能够配合吗?答案显然是不可能,黄总会长自己给了答案:「没当部长的现象继续维持,恐怕拖延马华4名内阁部长向内阁提呈意见的时间,因为他们要先请示没有官职的总会长,长此下去,对马华无益。」

此外,阿都拉政府当前内忧外患,政局不稳定,更不容许国阵成员党党魁发表类似反对党对政府诉求的言论。因此,黄氏已失信心,想以改变「唱高调宣传」策略与「不当部长发言更自由」的理念宣告破碎。

前路天险不如归去

马华党内有人提出改变党性为多元的时候,黄家定原本赞同翁诗杰,比较接近多元族群路线,却与胞兄黄家泉站在对立面。后者说:「须更多时间,评估才能决定,须经许多脑力激荡,现在是否适合时机?」提出了质疑。

黄家定总会长主张马华的「转型」必须切合「全民共治,各族分享」的政治理念,惟在党内无法获得强而有力的支持,于是意兴阑珊。就如中委林时清所说:「黄家定过去对领导人与党核心之间的互动有可能忽略,以致所听到的声音是单方面或片面的,进而影响其决策……。」

这一番话,应该包括「遴选候选人」、「推荐接班人」的决策错误是大选后引爆「倒黄运动」,或要求对马华大选时大败道歉,辞职谢罪的导火线。

面对党内压力,10月党选之战似乎胜算难料,马华转型、重整方略毫无头绪。黄家泉说:「总会长一职必须背负许多责任的职位,没有才华的人是无法担任的……。」

黄家定「前无去路」,无法转型重新出发,「后有追兵」,两线制趋势愈来愈扎实。

马华今后应该走的方向(路在何方?)是艰辛和坎坷不平的,领导人的才华与重担让黄定家有自知之明,只要「安排」乃兄安全过渡,以「逃兵」交换契机,还是「上算」的。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