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5日
作者-黄金城
巫统与回教党的3次会谈,其效应逐步扩散;巫统在这场权力游戏中是赢家,因为它证明了巫统主席阿都拉力图拉拢、整合马来人/回教徒的努力;反而回教党经此一役,内部矛盾加深,而且还引起民联盟友对其「忠诚」起疑,明显是输家。
可是,如果再往反方向思考,国阵的其他13个成员党,似乎「集体失忆」,13党魁则「集体失声」。
国阵成员党的13个头头对巫统与回教党「会面」浑然不觉是其一,对二者会面大谈「马来人团结」议题则「选择性集体失声」,连个最起码的「深表关注」之类的「官样标准反应」都没有,如果不是中宣局的大小头头被人点了哑穴,就是中宣局头头的头头个个头大如斗,没有胆伸出头来做被枪打的出头鸟,反而把头缩进沙里与驼鸟金兰结义举案齐眉,像这种头头怎样谈「全民共治,各族共享」?
马华的大头目可以「集体失声」,但底下的基层是否也一声不冗,一切以「党的意志」为依归?
3 0 8政治海啸之前,马华的口号是「不唱高调,只求成效」;308过后的三两个月,好像改唱高调,领袖一拔腔虽然还是小鼻子小眼睛小格局的「优越生奖学金」旧曲,但聊胜于无;一等到巫统与回教党三度合唱「月亮代表谁的心」之后,国阵成员党内的「13男高音」个个鸦雀无声,相对无言,不懂是要合唱「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还是「吻别」?
政治权力游戏,当然不是什么「不唱高调,只求成效」,而是在博弈中如何争取最大的利益。
以马华来说,它在308之后如果打算继续留在国阵,又改唱「高调」,那么,在巫统与回教党会谈的事件上,不但不能缺席,而且还应该是扮演「国阵的良心」、「非回教徒成员党的领航者」。它拥有15个国会议席,另加上其他成员党的议席,肯定有能力在国阵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问题在于:领袖要有勇气,不能「选择性失声」或「选择性失忆」。
除了马华,民政党、人联党、沙巴进步党、团结党、土保党等,都应认真思考自己在国阵的地位,如果不想「在沉默中死亡」,那么何妨在「沉默中爆发」?至于什么「打进国阵,纠正国阵」,什么「当家不当权」、「堂堂正正做人」,都比不上「该出手的时候出手」。
如果高唱「民族先锋」之歌的马华没有担当的勇气,那么,杨德利领导的沙巴进步党可以接过棒子,要求召开国阵最高理事会,讨论巫统与回教党会面的用意。这可能是它接到「解释为何不应被开除」的警告信后,得以「反攻中央」的黄金机会。而且,这肯定比搞什么「华人大团结」或「太空人大团结」之类的部落主义有意思得多。
最新的消息是:巫统还要与回教党举办更多会谈。
如果回教党最后加盟国阵,那么,按照国州议席的比例,它应该是国阵「二当家」;而原本的「二当家」马华向来严厉谴责回教党建立回教国不遗余力,一夕之间退居老三,又要「与敌同眠」,情何以堪?
国阵的13个政党如果「以不变应万变,以沉默为答案」,那么,它的存亡发展已经不再重要。因为它没有未来,巫统的未来就是它的未来。它没有意志,巫统的意志最终会成为它的意志。它没有希望,巫统的希望就是它的希望。
308政治海啸过后,「官场现形记」里的千奇百怪现象,陆续上演;忙着追逐党职官职者,没有兴趣,也没有勇气为自已发声,只好虫缩在自制的幻象中,继续发春秋大梦;而且梦里不是身是客,只图一晌贪欢。就像1912年,铁达尼号撞上冰山沉没前的最后时光。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