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14日星期一

东方日报∶哪门子博士之高见?

作者 - 麥翔

在有心人协调声中,新纪元学院风波闹大了,互相针对性也同时升级,可说到了「炙手可热」了。不幸的是,单元主义在这个时候行动了,国民型学校董事部一律不得签署本身学校的支票。就是说,连被剥夺到几乎只剩下「象征性」的董事部主权,也行将完蛋。

回顾历史,侵犯董事部主权的第一个立法叫做《学校注册条例》。那是远在1920年英殖民政府开的先例。在这个条例下,所有马来亚的学校,除了英校之外,都必须向政府立案注册。这个条例明文规定学校需注册,董事需注册,教师也需注册,违反者学校一律封闭、董事教师被驱逐出境。在以庄希泉为首的「学务维持会」(相当今日的「董总」)的领导下掀起从南到北的反对浪潮。这个运动的口号是「人民要开口」,是第1个具强烈本土色彩的反殖和民主之华教运动,历史意义重大。

据早期华文报《叻报》1925.7.14刊登七州府副提学司的报告透露:1924年,三州府注册学校97间,停办51间(占 52%),四州府注册56间,停办20间(占37%)。被驱逐出境者包括庄希泉夫妇,「学务维持处」以及「教育会」则被封闭。从这个时候起,一直到战后 50年代教总以及董总的成立,华教一直处在没有集体组织维护的情况下。

这里之所以旧事重提,是要带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继承英国人衣钵的国阵对董事部注册却比英国人更「宽松」,你要注册,他们反而「爱勿爱」?

无论英国人或国阵的态度如何变化,总离不了一个目的,就是消灭华校,只有手法不同,没有最终目标的差异。 「大熔炉论」以及「最终目标」都是英国人与国阵的共同信念;《拉萨报告书》、《达立报告书》以至《1996年教育法令》都贯穿着共同的信念。

从英殖民主义者到联盟、国阵,单元主义一脉相连。华教也一脉相连,从庄希泉到林连玉、沉亭、林晃升、郭全强以至于今天,华教在维护中建设,在压迫中前进这个规律,从未间断。

别舍大而就小

华教在马来西亚是多元主义的载体,而且是唯一的和典型的多元主义的代表者,华教具有光荣的传统。这个传统,是华教求存与建设的保护伞,因为除了这个保护伞外,世间再也没有什么「救世主」了。

现在好了,董事部签署支票的问题来了,单元主义出来教训我们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把内部的纷争,搞到掩盖、甚至超过外部的威胁?

既然已有人提出协调内部,团结对外之议,忧心忡忡的广大关心华教、关心新纪元的社会人士的共同愿望,是乐见此议早日落实。是应对企图剥夺董事主权的单元主义者的最好回答,也是应对被「钦定」为「校主」的「校长职工会」中某些人的最好回答。支票你也签了,董事部还有什么事可干呢?

今天的华教,可以说天天都在危机当中度过,因为它受到更大更严重压制所困扰,比如,英化数理问题、华小不准增建、华校教师年年不足、新纪元提升为大学等等。所以,董教总以及所有华教组织和力量,不但需集中精力处理董事部支票问题,更应当利用当前比较有利的时机,采取更积极的态度,向有关当局争取,打开华教的新局面。如果在这个层面看,目前的风波岂不成了「小儿科」,何必花大气力?舍大而就小,是哪一门子博士之高见?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