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30日
作者-刘敬文
燃油起价后,各类交通业者叫苦之声此起彼落。搞运输的啰哩佬老实不客气,不管高官的「厉声警告」,马上宣布起价。政府随后宣布多项措施,包括增加津贴燃油的发放,以减轻业者的负担,并希望车资不致上涨,但是问题显然没有解决。
就像不久前宣布的「舒缓计划」,德士司机被告知每个月可以获得720公升的津贴无铅汽油,价格低至每公升1.92令吉。但是巴生谷的司机在申请有关津贴时,却被拒于门外,其工会忍不住发出怒吼。
在全国超过4万名德士司机中,有一半在巴生谷讨生活。诚然,巴生谷的德士大都自己掏钱安装天然气缸以减轻油价压力,但是他们往往因为油站大排长龙,而在赶时间的情况下被逼添汽油。将他们排除在津贴名单外显然不公平。贸消部长沙里尔表示会找出原因,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司机使用的燃料不同,有关津贴措施推出前又没经过详细策划,所以我们才看到亡羊补牢的场景一再上演。为何当局在推出任何措施前不能先全面而周详地进行研究,避免挂一漏万,反而永远给人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印象?
除了效率低落,我想不到其他理由。
一再要求调整车资的,除了德士司机,还有长途巴士。长途巴士上一次调整价格是在2005年,泛马巴士业者协会早在去年就要求提高车资一倍,两个月前又再上书一次,以应付日渐上涨的成本。
巴士意外频仍,和业者使用的陈旧不符合安全条规的巴士脱不了关系。但因为车资不能提高,长巴业者就没有翻新车队的诱因。企合部长诺奥马昨天宣布长途巴士车资可以起价,详情在开斋节前宣布。长巴业者终于可以松了一口气。乘客也放下心头大石,日后的巴士安全有望达标了。
让车资起价,才是解决交通业者困境的治本之道。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